2010-01-19

多喝水 妳喝「對」了嗎?

喝水好處多大家都知道,但想要喝出健康到底該喝多少量?哪個時間喝最好?怎麼選好水?這些問題妳有答案嗎……

水是身體最重要的元素,人體的組成有60~70都是水分,而身體的消化吸收、維持正常的循環排泄、調節體溫、幫助維持電解質平衡都和水有關,水分不足更會造成便秘、肌膚粗糙等問題,想要健康想要美,正確喝水是最該練就的基本功。

關於喝水量 我該喝多少水?

喝水有益身體健康這回事大家都知道,但到底該喝多少的量也值得注意,特別是腎臟有問題或代謝狀況不良的人(如容易水腫者),水分的攝取量更要特別謹慎,過去曾有喝水喝到水中毒的報導,就是因為不知道身體狀況一次攝取大量水分所造成的問題。水分的攝取量根據每個人的狀況有別,基本上,一般人每天的水分攝取量建議為體重的30~70倍,以下是簡單的算法:以一個50公斤體重的人為例,基本的水分攝取量為50公斤X30=1500cc;代謝功能正常的可以增加到50倍,就是50公斤X50=2500cc;如果代謝狀況不錯又有運動習慣,可以增加到70倍,即50公斤x70=3500cc。但如果你的代謝狀況不良,一開始每日水分攝取量最好控制在體重的30倍以內,而容易水腫的人,建議睡前三個小時不要喝水。

關於喝水法 這樣喝水不出錯

除了每日水份攝取量應該注意之外,喝水的方法、時間也有文章。一次攝取大量水分、吃飯時喝水、牛飲都不應該喔。

1.剛起床的時候喝

早上五點到七點是大腸經運行的時間,如果可以再這時候喝水,可以有助排除腸內毒素、清腸道、讓排便順暢,如果沒辦法這麼早起,至少也該在起床的時候先喝500cc。

2.下午三點到五點喝

下午三點到五點是泌尿、排泄系統運行時刻,這個時候也是補充水分的重點時間。

3.三餐飯前半小時喝

三餐飯前半小時各喝500cc可以溫潤腸道,到了用餐時間也不會因為胃內有大量水分而吃不下飯。特別要提醒的一點是,吃飯的過程中喝大量水分反而會稀釋消化酵素,有礙食物的消化吸收喔。

4.一口一口慢慢喝

常看到許多人一口氣灌下大量的水分,這種牛飲的方式很容易造成脹氣或是被嗆到,最好是一口一口慢慢的喝。

關於水品質 好水怎麼來?

水能帶來健康,也是許多疾病的傳染媒介,在污染嚴重的現在,光是把自來水煮沸可能還不夠,選擇淨水器是很有必要的,但淨水器的種類繁多,光是那些名詞都讓人眼花撩亂,花蓮慈濟醫院許瑞云醫師在其著作《哈佛醫師養生法》當中提及好水的標準與淨水器的選擇方式。

好水的條件許瑞云醫師認為好水的條件應該稍偏鹼性,才會與人體PH值相近(人體PH值為7.4左右),也該保有完整的礦物質,並且沒有農藥與重金屬汙染。以這個標準來看,蒸餾水與逆滲透水PH值為7,對人體而言偏酸,並且少了礦物質,稱不上是好水。

2大招,幫蔬果卸「農藥妝」

2009年11月6日消基會再度指出:「用鹽洗蔬果並無法把附著的農藥洗乾淨。」、「使用洗碗精等來清潔,不只對環境傷害大,還要考慮清潔劑的二次附著。」最後建議:「用自來水來洗菜就好」。

消基會常傾向於以「絕對說法」來達成提醒消費人重視、嚇阻商人不法的效果。但對消費者來說,更需要的是在每一次的新聞爆料之後,有更理想的因應之道。

以農藥殘餘這件事來說,消費者不能只知道「農藥的無所不在」,只能夠用水洗或只可以消極的不吃、少吃,只吃更高價格的有機無農藥蔬果」。消費者必須學習絕對的功夫─處在一個食材普遍受到農藥威脅的時代,如何做好「烹調入口前的安全把關」的功夫;如何有效「降低農藥毒害風險」的功夫。

廚房裡常見的清洗手段與材料,到底有沒有清潔價值?

■水:附著在蔬果皮面或葉子上的農藥,光用水洗是洗不乾淨的,但要靠含有氯的自來水「分解」各式各樣不確定種類與濃度的農藥,這樣的做法太過消極。

■鹽:每個人要牢牢記住鹽洗不去附著在蔬果表面的任何髒污。鹽水,可以讓蛤蜊吐砂、讓花椰菜叢中菜蟲浮出來,這是用「鹹死牠」的手段逼牠就範,但不包括「清潔蔬果」這一項。
對於蔬果表面的除草劑、殺蟲劑等農藥,用鹽水來泡,根本就是愈幫愈忙。鹽水不只無法洗淨,還會讓附著污垢更不容易清洗。

■糖、蜂蜜、醋:都不具任何清潔力。

■酒:啤酒、料理酒等含有酒精,可藉著溶劑效應產生一點清潔力。但這太奢侈太不切實際。

■洗米水:不要對洗米水抱以厚望,「米」自身就有農藥殘留的不確定風險物要清洗。拿洗過米的水來洗菜,究竟是幫忙還是增加麻煩,得想一想。

■黃豆粉:從清潔力來看,黃豆粉比較OK,但住公寓、排水管路長又小的傳統屋舍,要考慮使用黃豆粉清潔,有水管阻塞的問題要面對,通水管所費不貲。

■手工皂:自製手工皂本身的安全是無虞的,但要考慮水垢與二次附著的問題。當洗過肥皂的蔬果上留有肥皂的味道,表示有肥皂二次附著的問題,也表示可能未確實把農藥洗掉。

難不成有幫蔬果卸妝的產品?沒錯!就是清潔劑!重點是您得幫蔬果找到適合的清潔劑。

選「天然的」最好嗎?不,選「安全的」才好。「天然的(Natural)」是不需任何認證的形容詞,是沒有條件限制的廣告用字。

所以,天然的無患子、苦茶、椰子油、玉米配方,都不等於是安全的。關鍵在商品是經過「配方」很多「天然的」成分,被引來做為具有賣相的商品時,已經「配方化」,加了增稠劑、防腐劑、石化類的各種成分了,不是像黃豆粉般直接拿來洗滌,所以,不能只看單一天然成分,要配方中的所有成分都安全才行。

選「環保配方」的好嗎?對環境當然好,但需以能夠清潔蔬果附著農藥為前提。環保的定義,是以流入下水道後能被環境自然分解為不毒害土壤水源的物質。這不等於吃進去人的肚子是安全的。

有一種經過多重處理的水,浸泡白米、蔬果,短時間水會變色。這種水聲稱能洗去農藥。您可以用家裡鹼性的漂白水來試試。將蔬果泡在鹼性水裡,結果都是這樣,但這不是洗掉農藥!

選擇2要領

1.洗後完全無味,表示清潔劑幾近無殘留或無附著。

任何牌子的清潔劑,洗完蔬果沖乾淨後,雙手的肌膚與蔬果表面,不應留有任何與清潔劑有關連的味道(例如香味、清潔劑本身的特有味道等)。

2.不刻意選擇護手配方的清潔劑。

護手配方,有時候是假象,純粹商業說詞,有時候確實是刻意加入護膚成分,也許是植物萃取、也許是油脂。這相對的,就會有沖不乾淨的附著問題。就清潔是使用的最大目的來說,寧願戴手套來洗,也不犧牲洗淨力來換護手效果。

用法上,都是在大量的水中,滴入極少量的清潔劑。蔬果以全浸泡的方式,浸泡3~5分鐘,再換乾淨的水洗2~3次,完全沒有泡沫就完成。

在這過度使用農藥的現代,真的要向那群堅持無農藥耕作的農民、果民們,致上最大的敬意與感謝。而處在蔬果來源複雜的現代,我較認同的是:

》選購不使用農藥的蔬果。只有這樣,才能遠離傷害。
》選購安全優質的蔬果清潔劑。才能確實為健康把關。
》對於不確定的蔬菜,燙煮熟來吃就好。(葉菜燙熟吃)
》安全的蔬菜,才能熬煮成湯來喝。(玉米、蘿蔔、南瓜等安全才能當湯底)

*本文作者是台中護理專科學校美容科、亞洲大學保健營養生技學系兼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