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5

大明星指定菜:肉絲炒米粉→阿基師

大明星指定菜:肉絲炒米粉→阿基師

特色:
1‧米粉口感軟中帶Q
2‧米粉不能巴鍋
3‧配料味道應與米粉融合

※米粉的口感要和蒸好的白飯一樣。

做法:
1‧將香菇、紅蘿蔔切絲備用,以醬油胡椒略醃肉絲。

2‧起滾水鍋,加入適量沙拉油,將米粉下鍋汆燙〈加油在炒米粉時容易翻拌〉, 加入少許醬油〈米粉可上色成金黃色〉只需燙40秒,若粉心還是會硬,可再燙。

3‧米粉撈起瀝乾水份,加蓋燜熟〈如同電鍋煮飯原理〉。

4‧起油鍋拌炒紅蘿蔔〈先炒出油色,而且紅蘿蔔熟成時間較肉絲長〉加入肉絲、炒至肉絲五、六分熟,加香菇絲拌炒。

5‧利用鍋中餘油,將紅蔥頭加入拌炒〈紅蔥頭不先下鍋炒,是因為油溫高, 若沒周邊的保護,紅蔥頭容易炒焦〉,加入泡過水的蝦米〈加蝦米味道 會厚重〉、泡蝦米的水、 高湯、高麗菜〈高麗菜的甜味煮至湯中〉。

6‧加入醬油、少許鹽。

7‧將米粉剪成適當大小。

8‧加入油蔥酥、米粉,以兩至三雙筷子不停撥動〈用筷子翻炒米粉較易入味〉。

9‧加入烏醋、香油。

吃不得10大蔬菜禁忌

中國時報 歐陽英

世間萬物蘊藏陰陽並行的定律,有黑與白,美與醜,香與臭,食物中也是同時具有正負兩面,畢竟天下萬物沒有百分之百的完美,所以我們要對蔬菜進一步探討,除了能充飢養生外,是否蘊含哪些會傷身的禁忌?我們應該先瞭若指掌;然後才能知所規避,在飽食終日之餘,方能安然無恙,守住健康!

1 金針菜 先泡兩小時煮熟進食

新鮮的金針菜因含有「水仙鹼毒素」,生食會引起腹痛、腹瀉……等過敏症狀,故一定要先泡水兩小時,然後再用大火煮至熟透才可進食,隨意略炒就吃,很容易引發過敏。
鮮豔金黃色的乾金針菜,恐有硫磺加工,食後會造成食物中毒,故凡是乾金針菜最好能先用溫開水泡30分鐘,再入沸水中汆燙1分鐘,濾乾後再行煮食,比較安全。

2 茄子 經期及脾胃虛寒者別吃

茄子性涼滑,脾胃虛寒不宜多吃,婦女經期前後也要盡量少吃,過老熟的茄子食後會中毒,不可進食。
茄子含有誘發過敏的成分,多吃會使人神經不安定,過敏體質者要避開勿吃。

3 芋頭 有痰、過敏體質者不宜

芋頭的黏液會刺激咽喉黏膜,可能使咳嗽加劇以及生痰更多,所以咳嗽有痰者不宜吃。
芋頭獨特的黏液會使手掌紅腫發癢,但有效的藥用成分就在黏液上,故烹煮前不要故意洗掉黏液。但過敏體質者最好少吃。

4 韭菜 性溫熱,酒後不要吃

韭菜屬於溫熱性,吃過量會神昏目眩,酒後尤其不可吃。
患有風熱型感冒、上火發炎、麻疹、肺結核、便祕、痔瘡……等等病患,不宜進食。
韭菜的纖維特粗,有消化道疾病或消化不良者,不可一次吃太多,否則會腹脹難過。

5 菠菜 避免與高鈣食物同食

菠菜含有較多的草酸,很容易與高鈣食物同食後,形成草酸鈣造成結石,故菠菜要避免接觸豆腐、黑芝麻、優酪乳……等含鈣較高的食物,不要在一餐中或近時間內同時吃到,尤其是已患有結石的人,最好避開勿吃。

6 白蘿蔔 慢性胃炎等患者要避食

白蘿蔔性寒涼,脾胃虛寒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單純甲狀腺腫……等患者均不宜多食。
白蘿蔔會影響中藥的藥效,特別是吃含有人參、何首烏、地黃……等中藥時,要避食白蘿蔔。

7 山藥 婦科腫瘤者不宜再吃


山藥具有收斂的作用,便祕或排便不順者不可吃,否則便祕會更嚴重。
山藥多吃會促進人體分泌賀爾蒙,對一般人有益,但婦科腫瘤(包括子宮、卵巢、乳房)者,以及男性攝護腺腫瘤者均不宜進食,否則會助長腫瘤。

8 薑 薑一腐爛,便要丟棄

生薑只要有一部分爛掉,便要整個丟棄,不可將爛掉部分切除,留下好的部分用,因當生薑腐爛時,薑體內便會產生很強的「黃樟素」,黃樟素吃進體內,會造成肝細胞病變,嚴重影響健康,故只要薑一有腐爛,便要丟棄,不要因小失大。

9 馬鈴薯 發芽與綠皮馬鈴薯勿買

馬鈴薯發芽後會產生大量的「龍葵素」,尤其在芽眼周圍含量最高,馬鈴薯的表皮變綠,也含有龍葵素,切忌吃到含有「龍葵素」的馬鈴薯,否則會引發噁心、嘔吐、腹瀉、甚至昏迷,孕婦吃到則可能會流產,故凡是發芽 與綠皮的馬鈴薯千萬不要買。

10 番茄 未熟番茄含龍葵素

未熟的番茄含有大量的「龍葵素」,這是一種生物鹼,具有腐蝕性和溶血性,青番茄大量進食後,會造成急性食物中毒,引發咽喉麻癢、胃部灼痛、胃腸發炎等症狀,故番茄必須買熟透的、全紅的,比較安全。

以上蔬菜只要避開禁忌,均十分有益健康,禍從口入,謹慎為妙!

皮膚癢半年 竟是肝癌引發

皮膚癢半年 竟是肝癌引發

自由 > 更新日期:“2010/03/16 04:11”

全身發癢不一定是皮膚病!

73歲吳姓病患搔癢持續半年,四處求醫,買藥擦均未改善,腹部超音波檢查才發現竟是肝癌引發皮膚癢,醫師建議,B型、C型肝炎患者應定期追蹤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與治療。

全身癢不停 抓到流血

吳姓病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半年前,突然全身搔癢,四肢皮膚處處抓到流血結痂,連腳都腫起來,家人帶著他到處求醫,皮膚科看了一家又一家,女兒不忍看老父受苦,花錢買自費藥物、打針,病情仍無好轉。

看遍皮膚科 治療無效

家人怕吳老先生因治療皮膚吃太多類固醇藥物傷身,帶到台中慈濟醫院分別掛腎臟、肝膽科看診,透過腹部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吳先生肝臟長了12公分大的腫瘤,對家人來說彷佛青天霹靂,不可置信。

肝臟長腫瘤 12公分大

吳老先生隨即在醫院進行栓塞手術,目前進入光子刀療程,腫瘤獲控制,已明顯縮小。

台中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王慈慧指出,肝癌會有皮膚癢症狀,是因肝臟有解毒功能,一旦受損,便造成膽汁鬱積,而出現皮膚癢、疲累、食慾不振等症狀,不過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以為是工作勞累產生的倦怠不適,致使多數肝癌患者都是後期發生肝脾腫大、腹水、黃疸及水腫,才到醫院就診。

肝癌可謂台灣國病,全台一年約有1萬名新罹患肝癌個案,死亡率佔癌症第一名,每年約有7400名患者死於肝癌。王慈慧說,若本身為B型或C型肝炎患者,罹患癌症機率更高,應定期追蹤檢查預防。

早期肝癌 可手術治療

王慈慧也表示,早期肝癌可以手術治療,不能手術者有血管栓塞、酒精注射、無線射頻消融、Y-90微粒注射等治療方式,放射治療儀器日新月異,能更精準減少癌細胞周遭正常組織傷害,近來也發展出肝臟的標靶藥物,病人在治療方式上有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