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健雜誌
2010/05 康健雜誌 138期
經濟部2008年統計,國人吃掉的保健食品高達670億元,足以蓋一棟台北101大樓(580億元)。
全民瘋保健食品,究竟如何避開風險,吃對買對?《康健雜誌》日前進行「聰明選購保健食品大調查」,成功訪問1,289位20歲以上台灣本島22縣市民眾,調查發現:不分男女老少全民瘋保健食品,不看標示、產地、認證,聽人家說這不錯,就掏錢,買保健食品像買零食;知道食品與藥品有交互作用的人,不到一成。民眾和政府都還有需要努力的空間。
A‧男女老少,全民瘋保健
台灣保健食品學會理事長潘子明預估,未來三年國內保健食品整體市長成長率10%。《康健雜誌》調查結果反映,不分性別或年齡,有高達九成五的民眾吃過保健食品。
超過七成有買過保健食品,購買次數集中在兩個極端,5次以下最多(34.7%),其次是16次以上(20.58%)。從年齡來看,輕度購買者(1~5次)中以20~29歲最多,40~49歲與60歲以上這些中、老年人偏重度購買(16次以上),顯然,政府不應只針對老年人做衛教宣導,年輕人的購買力也不容小覷,應該被重視。(表A-2、A-3)
在花費上,一次最高花3000元的人最多,佔了40.5%,其次1000元以下;仍有超過一成民眾最高一次花費在萬元以上,這些人以30~39歲、高中職學歷為多。
八成一的民眾為自己而買,半數幫親友買,三分之一為了小孩買;有趣的是,還有不少男性會為客戶、同事、親友而買,社交意味濃,女性則較常替小孩買。(表A4)
最常在哪裡買?雖然政府積極取締地下電台,調查發現,民眾購買的管道相當多元,藥局排行第一,其次是直銷通路(或朋友介紹)、連鎖藥妝店、大賣場、醫院診所,至於電視購物頻道與網購也有一成多,社區活動中心、遊覽車也是新興促銷管道(表A-5)。
北中南部民眾最常在藥局購買,但東部卻被直銷通路攻佔(60.91%),在診所、醫院購買的比率也是各區最高的(7.94%)。這幾年,電視購物頻道異軍突起,甚至有「類談話性節目」,其實廣告置入。從這次調查發現,女性、40~49歲、學歷高中職、北部地區民眾,最常在電視購物頻道買保健食品。
三總臨床藥學科主任李權芳提醒:燒杯不是你的肚子!民眾要有思辨能力,銷售員慣用的實驗手法,在電視上放個燒杯,倒一點粉進去,油被吸附住之後就沉下去了,然後就宣稱這個產品可以吸收油脂,有瘦身功效。但實驗不代表在你肚子裡也會結塊讓大腸吸收,結塊之後更不代表幾個小時候會順利排便出來。此外,即使名人代言,民眾也要有能力辨別,如果這位名人沒有醫療專業,憑什麼要相信他?
《康健雜誌》提醒民眾五大最常見的山寨版保健食品,分別是:善存、銀寶善存、維骨力、骨力膠囊,以及大幸正露丸。(表A-6)
B‧超過半數的民眾擔心買到黑心貨傷身失財
調查發現,五成三的民眾擔心買到有害(黑心)或假冒的保健食品,擔心因而造成金錢損失的有五成五,擔心因此讓身體受到損害造成不良影響的有六成五。(表B-1、B-2、B-3)
擔心歸擔心,民眾購買時的考慮因素最主要是聽朋友或查網路口碑推薦(28.24%),有認真看是否有衛生署字號、保存期限、看產地、有無實驗證實的比例各只有一成多,顯然不是理性購買。另外,民眾對廣告代言人可不買單,只有2%以此做為考量(表B-4),「這滿有趣的,應該讓廠商知道民眾沒有那麼在乎,」北醫藥學系教授鄭慧文顯得有點意外。
親友推薦比醫藥專家還管用,國人隨便聽、任意買的行為讓鄭慧文很不以為然,他直言,民眾如果真擔心,買的時候為什麼不審慎些,不張大眼睛仔細看產品標示,「民眾對自己的身體不負責任,沒人逼你買,結果不好卻要別人負責,這更不負責任。」
◎ 半數東部人靠朋友或網路口碑
東部民眾跟北中南部很不同,考慮的購買因素除了聽朋友或網路口碑之外(49.2%),聽藥師、醫生推薦的比例也高(44.46%)。
調查也發現,近六成民眾購買時沒有先經過專業諮詢或要求提供相關資訊,僅四成有諮詢,最主要的諮詢對象是藥師(49.96%)、醫師(39.75%),找營養師諮詢的比例竟低於網站、網友諮詢。(表B-5)
東部地區最常找的專業人士是親友(44.66%),26.72%的人找醫師、13.42%找營養師、11.89%護士、只有一成找藥師諮詢。東部民眾願意相信醫師、藥師的專業推薦,但實際購買時的諮詢對象竟然是親友,這樣的矛盾存在於,「東部人不容易找到真正的專業人士,」藥事品質改革協會理事長余萬能直指問題核心。
藥局少,找不到藥師諮詢,醫院更少,營養師難求,只好聽信直銷或親友,這是東部民眾的困境,值得社會更多關注。
如果買到不合格的保健食品該跟誰申訴,近六成民眾自認為自己知道,其中有53.84%認為是消基會,但是正確答案「各縣市衛生局」竟只有6.87%答對(表B-6)算連同衛生署、消保官統統加起來,佔比也僅三成八。
「這表示民眾對政府的信任不夠,」蘭萱指出。原本屬於衛生機關的職責,卻讓民間組織專美於前,消基會即使不具公權力仍受到國人認同,政府應多多主動出擊,用專業與熱忱,換得民眾信心
◎ 民眾在意療效,政府卻用食品概念管理
調查發現,民眾最關心保健食品有沒有療效,佔了四成五;其次是品質與安全(35.21%)、衛生局有沒有確實稽查(23.75%);至於成分、產地、價格等真正應該要關心的項目,顯然沒被消費者重視。(表B-7)。
醫改會董事長張苙雲認為,這份調查結果凸顯出一個問題,民眾對保健食品的定位跟政府大不同。顯然近半數的民眾在意療效,想讓血液循環變好、氣色佳、瘦身等,「這是民眾概念中的療效,」所以消費者會去請教藥師,而不是營養師,這是在醫療的架構下去思考,而不是食品的概念;偏偏政府自己畫了一個餅,說這屬於食品,就用食品的概念去管理,兩者之間有很大的落差,「政府的管制在一個層次,民眾的需求卻在另一個層次,有點雞同鴨講,」張苙雲指出,這也是食品、藥品管理中間相當模糊的地帶。
C‧民眾健康知能有待加強
民眾普遍知道藥物會有交互作用,尤其中藥與西藥,多數人卻忽略了食物與藥物也有交互作用。調查發現,九成的民眾不知道牛奶與抗生素同時食用會減少抗生素的藥效(表C-1)。
牛奶是生活常見飲品,抗生素則廣泛用於喉嚨痛、牙痛、肚子痛、眼藥膏、外用或內服治痘藥、甲溝炎、中耳炎、咽頰發炎、扁桃腺發炎等細菌感染;當牛奶遇到抗生素(尤其是四環黴素抗生素),鈣離子會與部份藥物結合,形成不溶性的鹽類,降低吸收。
至於人蔘和阿斯匹靈同時服用會有什麼影響?超過九成的民眾不知道(表C-2)。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中藥組長王鵬豪指出,人蔘跟阿斯匹靈同時服用可能會增加出血的可能,建議要分開吃,且間隔1~2小時。
以藥學觀點來看,為了安全起見,藥物不要跟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同時服用,尤其保健食品通常沒有明確標示內容物,跟不同的藥物併服可能會有不同作用甚至影響藥效,王鵬豪提醒。
調查還發現,超過六成民眾不知道保健食品開封後需將裡面的乾燥劑或棉花丟掉(表C-3),棉花可能吸附濕氣及髒污,乾燥劑則是一接觸空氣後,吸濕功能就降低,建議丟棄,亞東醫院藥劑部主任孫淑慧解釋。
瓶罐開封後應多久食用完畢?五成三的民眾誤以為是根據瓶罐上標示的保存期限,只有6.55%答對(表C-4),「建議開封後3~6個月就不要再使用了,容易變質或潮解,」孫淑慧說。
●調查方法說明:「2010年保健食品大調查」,是天下雜誌群調查中心在2010年2月27~3月3日進行,以台灣地區住宅電話為母體作系統加尾數2碼隨機抽樣,成功訪問1289位20歲以上台灣本島22縣市民眾;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2.7個百分點以內。調查結果已對受訪者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及地區進行樣本代表性檢定後加權處理。(調查小組:天下雜誌調查中心)
《康健雜誌》 提醒您如何聰明選,正確吃
》如何「聰明選」保健食品
‧找大品牌或GMP藥廠製造的健康食品
‧完整標示,成分,製造商地址電話,消費者專線
‧多諮詢營養師或藥師,弄清楚自己缺少哪些營養素
‧不要同時服用不同廠牌的產品,避免某個營養素過量
‧少去奇怪的地方買保健食品(如:傳統市場、夜市、遊覽車)
》如何「正確吃」保健食品
‧如果一天沒有吃到五蔬果,建議補充營養素
‧若吃一段時間生活型態有改變,就可以減少保健食品的劑量
‧面對親友推薦或贈送,應拿出知識與理性判斷該不該吃以及吃多少
》請政府加強把關
‧加強產地與來源標示
‧劑量標示應統一採取百分比推算,方便民眾推算,以避免服用過量
‧衛教對象別忽略年輕人(超過七成會買)
‧多關心東部民眾健康照護
‧收集更多食品與藥物交互作用的實證研究並公告
‧加強網路查詢服務
2010-05-05
9大健腦食物 & 4類損腦飲食
想讓孩子在學校表現好?檢視一下你的孩子是否吃對。
文.楊心怡
2010/04 康健雜誌 137期
早上7點半,餐桌上卻瀰漫著一股慌亂。哥哥匆忙把桌上的課本掃進書包,弟弟忘了把連絡簿拿給媽媽簽,妹妹的作業不見了,兵荒馬亂,今天又來不及吃早餐了。只好先送孩子去學校,順道在便利商店買了幾瓶果汁讓她們在車上喝。
家長都希望孩子在學校表現不錯,或許該檢視一下你都餵孩子吃些什麼食物。已有研究證實,沒有獲得適當營養補充的大腦,會影響孩子的學業表現。
到底大腦需要什麼養分?哪些養分才是對的養分?
1.香蕉
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建議可食用香蕉補充碳水化合物,因為香蕉所含的果膠,釋放葡萄糖的速度較慢,血糖不易高低起伏過大, 影響大腦的營養補給。想讓大腦處於巔峰狀態,就得適時補充碳水化合物。
因為我們吃下去的碳水化合物會被分解成葡萄糖,而大腦最需要的能量來源就是葡萄糖。腦細胞跟其他細胞不同,專挑葡萄糖,無法依靠其他形式的能量。
2.全穀類
英國史旺西大學(Swansea University)心理系教授班頓(David Benton)曾針對一群一年級學童進行實驗,發現吃低GI(升糖指數)早餐的孩子,在一系列腦力測驗中表現稍佳。
全穀類不僅是低GI食物,還富含維生素E及維生素B群、葉酸、菸鹼酸等。
維生素B群不僅能幫助葡萄糖充分利用,也能協助蛋白質代謝,是維持腦細胞正常功能的必要營養素;葉酸則與神經發展、記憶力有關。此外,全穀類富含纖維,還能幫助調節葡萄糖的釋放。
3.雞蛋
雞蛋不僅有B群,優質的蛋白質也與製造細胞和神經傳導物質有關。而且還有豐富的維生素A、E、B6、B12、葉酸和鋅等活化腦力的營養素。尤其是葉酸和維生素B12。不少研究都指出,長期缺乏維生素B12和葉酸,會使記憶力減退,甚至還可能提高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蛋黃中還富含卵磷脂, 是人體合成乙醯膽鹼(負責記憶力、提高反應時間和專注力的神經傳導物質)的主要原料。
北卡羅萊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與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一項囓齒動物實驗還發現,卵磷脂的攝取還可能促進新的記憶細胞製造。
不過趙強建議,蛋黃適量就好,每天約1~2顆蛋。豆腐、黃豆也都富含卵磷脂,也可做為健腦食物。
4.燕麥
燕麥在營養學界就被稱為「大腦的糧食」。燕麥是低GI食物,更含豐富的維生素B、E及鉀、鋅等礦物質,有助於空間記憶及認知。
燕麥也含有「β-聚葡萄糖」的可溶性纖維,能阻礙膽固醇的製造與吸收,使血液中膽固醇濃度下降,因而減少心臟疾病、動脈硬化和中風危機,這三者都是失智症的已知肇因。
5.深海魚
腦部約60%是不飽和脂肪(包括約10%的omega-3脂肪酸),因此攝取富含omega-3的食物可保持細胞膜的彈性,使神經細胞的功能達到較佳狀態。
深海魚的魚油富含omega-3;其中的DHA是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尤其是腦和視網膜的細胞膜。無論在大腦皮質功能、記憶力維持,甚至胚胎與幼兒的腦部發育,DHA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哈佛大學的研究就發現,血液中DHA濃度高的人,日後比較不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
深海魚包括鮭魚、鮪魚、鯖魚、沙丁魚、鱈魚等,專家建議,用烤魚或蒸的方式,更能保留omega-3。
6.堅果
堅果類像杏仁、核桃、松子等,不僅是低G I食物,也富含omega-3脂肪酸。而且還有豐富的維生素E、硒等抗氧化物質,保護腦細胞不受自由基損害。
美國農業部研究發現,堅果類中還含有一種礦物質「硼」,會影響腦部的電流活動,使人的智能反應變得更靈敏。
趙強認為,可以在早餐的穀片中搭配些堅果,這對孩子是個不錯的補腦零食。
7.草莓、藍莓、蔓越莓
莓類富含抗氧化物,有助減少自由基的破壞,延緩老化;而且顏色愈鮮豔的莓類,營養價值愈高。美國塔夫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人類營養研究中心的動物實驗顯示,三組分別餵食藍莓、草莓、菠菜等萃取物的老鼠,在運動神經功能(平衡感和協調性)、記憶力和認知能力的測驗,都得到比較高的分數,其中又以餵食藍莓的那組老鼠成績最出色。
別忘了莓類也含豐富維生素C。腦細胞合成主管記憶力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時,也需要維生素C的參與。
8.牛奶
牛奶不僅補充鈣,也能提供大腦所需的重要養分──蛋白質和B群。根據統計,現在小學生大多肉吃太多,而鈣質攝取不足。若家長擔心孩子的乳糖不耐症,可以無糖優格取代,並加些水果、堅果類增添風味。
9.南瓜、南瓜子
南瓜是β 胡蘿蔔素的極佳來源。荷蘭研究發現,多攝取β胡蘿蔔素,可維持較敏銳的思考能力。深綠色葉菜、胡蘿蔔、甜椒、番薯、木瓜、芒果等也都富含β胡蘿蔔素。
而南瓜子所含的鋅,可幫助腦部發育,有助腦部靈活運作;如果鋅攝取不足,容易導致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
德州大學預防醫學與社區健康學系的山德史岱博士(Harold H.Sandstead)也指出,只要補足了鋅,女性的文字記憶力就會提高12%。葵瓜子、糙米、全穀類也都是鋅的食物來源。
●要聰明,一定要吃早餐
早餐很重要。人在睡覺時,腦的能量消耗其實更高達三分之二,因此在一夜睡眠之後,體內的葡萄糖大概也快用完了,所以早餐就是適時補充腦部所需的能量。而且最好選擇全榖類的複合性碳水化合物,能幫助孩子整個上午都穩定且平均地獲得身體能量。
因此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建議,最佳的早餐組合就是碳水化合物(純麥片或全麥麵包)+蛋白質(蛋或牛奶、優格)+水果。如果你選擇純麥片,可加些堅果類當作油脂來源。
●4類損腦飲食:
1.過量咖啡因:咖啡因在於咖啡、茶、深色汽水、巧克力中,一天超過兩杯就有危險。
它會減少腦部及許多器官的供血量,提早老化;而且會使腦脫水,影響思考,畢竟我們的腦是由八成的水構成。
趙強提醒家長,12歲以下都要避免接觸咖啡因,一方面腎臟代謝功能尚未發育成熟,排除體內咖啡因的速度較慢,且一旦上癮要戒除就很痛苦,有時甚至會出現嚴重戒斷症狀,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
2.油炸食物:油炸食物容易裂解而在體內產生自由基,造成腦部組織細胞的傷害。
3.精製糖類:糖類是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很快被分解,容易引起血糖劇烈起伏,也會使腦部運作遲鈍。
4.人工添加物:食用色素、代糖等人工添加物也已被證實有害兒童大腦,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甚至出現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
文.楊心怡
2010/04 康健雜誌 137期
早上7點半,餐桌上卻瀰漫著一股慌亂。哥哥匆忙把桌上的課本掃進書包,弟弟忘了把連絡簿拿給媽媽簽,妹妹的作業不見了,兵荒馬亂,今天又來不及吃早餐了。只好先送孩子去學校,順道在便利商店買了幾瓶果汁讓她們在車上喝。
家長都希望孩子在學校表現不錯,或許該檢視一下你都餵孩子吃些什麼食物。已有研究證實,沒有獲得適當營養補充的大腦,會影響孩子的學業表現。
到底大腦需要什麼養分?哪些養分才是對的養分?
1.香蕉
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建議可食用香蕉補充碳水化合物,因為香蕉所含的果膠,釋放葡萄糖的速度較慢,血糖不易高低起伏過大, 影響大腦的營養補給。想讓大腦處於巔峰狀態,就得適時補充碳水化合物。
因為我們吃下去的碳水化合物會被分解成葡萄糖,而大腦最需要的能量來源就是葡萄糖。腦細胞跟其他細胞不同,專挑葡萄糖,無法依靠其他形式的能量。
2.全穀類
英國史旺西大學(Swansea University)心理系教授班頓(David Benton)曾針對一群一年級學童進行實驗,發現吃低GI(升糖指數)早餐的孩子,在一系列腦力測驗中表現稍佳。
全穀類不僅是低GI食物,還富含維生素E及維生素B群、葉酸、菸鹼酸等。
維生素B群不僅能幫助葡萄糖充分利用,也能協助蛋白質代謝,是維持腦細胞正常功能的必要營養素;葉酸則與神經發展、記憶力有關。此外,全穀類富含纖維,還能幫助調節葡萄糖的釋放。
3.雞蛋
雞蛋不僅有B群,優質的蛋白質也與製造細胞和神經傳導物質有關。而且還有豐富的維生素A、E、B6、B12、葉酸和鋅等活化腦力的營養素。尤其是葉酸和維生素B12。不少研究都指出,長期缺乏維生素B12和葉酸,會使記憶力減退,甚至還可能提高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蛋黃中還富含卵磷脂, 是人體合成乙醯膽鹼(負責記憶力、提高反應時間和專注力的神經傳導物質)的主要原料。
北卡羅萊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與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一項囓齒動物實驗還發現,卵磷脂的攝取還可能促進新的記憶細胞製造。
不過趙強建議,蛋黃適量就好,每天約1~2顆蛋。豆腐、黃豆也都富含卵磷脂,也可做為健腦食物。
4.燕麥
燕麥在營養學界就被稱為「大腦的糧食」。燕麥是低GI食物,更含豐富的維生素B、E及鉀、鋅等礦物質,有助於空間記憶及認知。
燕麥也含有「β-聚葡萄糖」的可溶性纖維,能阻礙膽固醇的製造與吸收,使血液中膽固醇濃度下降,因而減少心臟疾病、動脈硬化和中風危機,這三者都是失智症的已知肇因。
5.深海魚
腦部約60%是不飽和脂肪(包括約10%的omega-3脂肪酸),因此攝取富含omega-3的食物可保持細胞膜的彈性,使神經細胞的功能達到較佳狀態。
深海魚的魚油富含omega-3;其中的DHA是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尤其是腦和視網膜的細胞膜。無論在大腦皮質功能、記憶力維持,甚至胚胎與幼兒的腦部發育,DHA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哈佛大學的研究就發現,血液中DHA濃度高的人,日後比較不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
深海魚包括鮭魚、鮪魚、鯖魚、沙丁魚、鱈魚等,專家建議,用烤魚或蒸的方式,更能保留omega-3。
6.堅果
堅果類像杏仁、核桃、松子等,不僅是低G I食物,也富含omega-3脂肪酸。而且還有豐富的維生素E、硒等抗氧化物質,保護腦細胞不受自由基損害。
美國農業部研究發現,堅果類中還含有一種礦物質「硼」,會影響腦部的電流活動,使人的智能反應變得更靈敏。
趙強認為,可以在早餐的穀片中搭配些堅果,這對孩子是個不錯的補腦零食。
7.草莓、藍莓、蔓越莓
莓類富含抗氧化物,有助減少自由基的破壞,延緩老化;而且顏色愈鮮豔的莓類,營養價值愈高。美國塔夫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人類營養研究中心的動物實驗顯示,三組分別餵食藍莓、草莓、菠菜等萃取物的老鼠,在運動神經功能(平衡感和協調性)、記憶力和認知能力的測驗,都得到比較高的分數,其中又以餵食藍莓的那組老鼠成績最出色。
別忘了莓類也含豐富維生素C。腦細胞合成主管記憶力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時,也需要維生素C的參與。
8.牛奶
牛奶不僅補充鈣,也能提供大腦所需的重要養分──蛋白質和B群。根據統計,現在小學生大多肉吃太多,而鈣質攝取不足。若家長擔心孩子的乳糖不耐症,可以無糖優格取代,並加些水果、堅果類增添風味。
9.南瓜、南瓜子
南瓜是β 胡蘿蔔素的極佳來源。荷蘭研究發現,多攝取β胡蘿蔔素,可維持較敏銳的思考能力。深綠色葉菜、胡蘿蔔、甜椒、番薯、木瓜、芒果等也都富含β胡蘿蔔素。
而南瓜子所含的鋅,可幫助腦部發育,有助腦部靈活運作;如果鋅攝取不足,容易導致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
德州大學預防醫學與社區健康學系的山德史岱博士(Harold H.Sandstead)也指出,只要補足了鋅,女性的文字記憶力就會提高12%。葵瓜子、糙米、全穀類也都是鋅的食物來源。
●要聰明,一定要吃早餐
早餐很重要。人在睡覺時,腦的能量消耗其實更高達三分之二,因此在一夜睡眠之後,體內的葡萄糖大概也快用完了,所以早餐就是適時補充腦部所需的能量。而且最好選擇全榖類的複合性碳水化合物,能幫助孩子整個上午都穩定且平均地獲得身體能量。
因此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建議,最佳的早餐組合就是碳水化合物(純麥片或全麥麵包)+蛋白質(蛋或牛奶、優格)+水果。如果你選擇純麥片,可加些堅果類當作油脂來源。
●4類損腦飲食:
1.過量咖啡因:咖啡因在於咖啡、茶、深色汽水、巧克力中,一天超過兩杯就有危險。
它會減少腦部及許多器官的供血量,提早老化;而且會使腦脫水,影響思考,畢竟我們的腦是由八成的水構成。
趙強提醒家長,12歲以下都要避免接觸咖啡因,一方面腎臟代謝功能尚未發育成熟,排除體內咖啡因的速度較慢,且一旦上癮要戒除就很痛苦,有時甚至會出現嚴重戒斷症狀,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
2.油炸食物:油炸食物容易裂解而在體內產生自由基,造成腦部組織細胞的傷害。
3.精製糖類:糖類是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很快被分解,容易引起血糖劇烈起伏,也會使腦部運作遲鈍。
4.人工添加物:食用色素、代糖等人工添加物也已被證實有害兒童大腦,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甚至出現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
洗衣服前 先清洗衣機!
洗衣服前 先清洗衣機!
不曉得各位有無過這樣的經驗:明明不是過敏體質,家裡也沒有過敏基因遺傳,但某段時間常會過敏發作,全身奇癢難當,非常難受。之前筆者有位朋友就深受其苦,沒來由地過敏發作時,往往是手臂、腰側滿布紅色斑點,有時癢起來時下意識去抓搔,一整片猩紅色的潰爛模樣看來真是怵目驚心極了。
因為朋友本來不是過敏體質,懷疑是那段時間吃了什麼不乾淨的東西,去皮膚科看了後說是蕁麻疹,拿了一堆藥包吃了一個多禮拜,但都還是沒有改善。之後又懷疑是塵蟎作祟,朋友按照醫師指示,把家裡的床單、衣物,甚至電風扇、冷氣都清過了一遍了,但卻還是「過敏上身天天抓」!
直到兩個多禮拜後,朋友發現那台役期長達6年的老洗衣機,在洗衣服時常常會附著一塊塊的污垢,棉絮在衣服上,之後問了「家電高人」才知道,原來這是因為洗衣機長時間的使用,逐漸在機體之內累積了許多污垢、霉菌、洗衣粉殘渣等。由於洗衣機是以離心力原理在運作的,所以會有較輕的污垢被「甩脫」附著在滾筒外緣,加上裡頭本就是溫暖潮濕的環境,所以除了洗衣槽滾筒與外殼機體(內筒與外筒)之間藏污納垢的情形最嚴重外,其次像是噴射水流管線內也挺可觀的。
後來朋友上網找了些「洗衣機清潔」的資料,找到了幾張真的是嚇死人骯髒的照片(http://www.baoxiu.com/a/200903/162595.htm點選前注意,看了會吃不下飯喔),這才赫然發現為什麼常有人說「洗衣機沒有定時清洗,就好像是在垃圾桶裡洗衣服」的意思。各位可以參考「洗衣機潮溼藏菌 比馬桶髒530倍」
(http://news.cts.com.tw/cts/life/200906/200906230268558.html)這篇文章,就可以知道為什麼用骯髒的洗衣機來洗衣服,往往會比沒洗的髒衣服還更糟糕了,難怪穿上身會引起蕁麻疹、皮膚炎等症狀了。
專家表示,如果要避免「洗衣機太髒以致於滋生霉菌」的狀況,平常需注意以下狀況:
1. 平常常打開洗衣機上蓋這點很重要哦!
尤其是剛洗完衣服、內槽正潮濕時,可別急著把上蓋蓋上,這很容易導致霉菌滋生。最好打開一兩天,讓裡面的水氣蒸發後再蓋上。
2. 衣服洗好後盡快拿出來晾曬
當衣服洗好、洗衣機「嗶嗶」呼叫你時,最好趕快去把衣服晾起來吧!原理跟1一樣,就是不要讓水氣積留在機器裡。有時事情一忙忘記晾衣服,過一個晚上之後打開洗衣機,你就會發現那詭異的味道有多可怕……
3. 襪子或太髒的衣物不要直接丟進洗衣機洗濯
不要把太髒的衣服丟進洗衣機,最好先用洗劑或清水浸泡一段時間,讓大塊污垢剝離後再丟進洗衣機,不然污垢當然更容易附著在內槽……但對筆者這樣的懶人可能不適用吧……
4. 記得定期「洗」洗衣機
市售的一些洗衣槽清洗劑究竟有用嗎?碰到萬年頑垢時又該怎麼辦?這部份我們留待下回分解囉!
洗衣服前 先清洗衣機!Part Ⅱ
「人家會洗衣服,可是沒洗過『洗衣機』啦!」
話說上週咱們雖然分析了「洗衣服前要先把洗衣機洗乾淨」的原理,可是那位深受「髒洗衣機」之害的蕁麻疹朋友可沒空聽這些來龍去脈,他想立即知道要怎麼把洗衣機內部給弄得一乾二淨(還不想花錢?這難度太高啦!)
我雖然立刻整理手邊的資料準備繼續貼文,但有一點要先跟各位說的,就是「一分錢一分貨」。在洗「洗衣機」這件事上,你肯花的錢愈多,也可以洗得「愈」乾淨,買更好的去污劑效果絕對有差,當然花千把元以上讓人拆下來洗,保證絕對會更徹底潔淨囉!
1. 網路小偏方
◎耗費成本:★☆☆☆☆
◎效果:☆☆☆☆☆
在網路上你可以找到「醋溜洗衣機」的偏方。也就是花五十元買瓶白醋,然後把洗衣機加到滿水位,整瓶醋倒下去泡一個晚上,然後再跑一次洗衣行程清掉污水,這樣就「清潔溜溜」!
試用過的人是說沒啥醋味啦!話說當初我剛買二手洗衣機時也試過一次,但當初洗出來的污水還滿乾淨的,我還很高興地以為自己買到高檔次的二手貨。不過事後證明,光用白醋就想把洗衣機的陳年頑垢「清潔溜溜」的作法,實在也太看不起這些洗衣機污垢啊!
各位可以看一下本文的第三點「家電達人直接拆洗」,人家師傅都是用濃鹽酸在洗的,前後還動用了20瓶!光用1瓶能喝進人體內的醋酸可以發揮多少效用?這就不必多費唇舌了吧!另外網路偏方還有用「小蘇打+溫水」或「漂白水」的,這也完全沒啥作用,大家也不必浪費時間跟水費去試了。
2. 使用專用的洗衣槽去污劑
◎耗費成本:★★☆☆☆
◎效果:★★★☆☆
在大賣場中你可以看到如毛寶這類的洗衣槽去污劑在大促銷,其實用這些專用去污劑效果也還不錯,當然如果家中洗衣機是那種「千年陳垢修練成精」的情況是沒辦法應付之外,一般家庭使用的強度是沒問題的。
定期使用這種專用的去污劑,可以拉長找人拆洗的時間,大家可以把它列為2~3個月保養洗衣機的行程中。另外有人比較迷信日本品牌,大多用網購或熟人跑單幫的方式入手,我之前曾試用過一次覺得效果是有好一些,但並沒有到值得多花三倍錢的程度。
專用去污劑的使用方式,也是把洗衣機放滿高水位,倒入浸泡一段時間,然後跑一段洗衣行程,讓去污劑效果可以深達洗衣槽內部與水流管線中。
這裡有個小撇步要跟大家說一下:
有時頑垢比較難纏,可能光跑了一段洗衣行程還是不夠,下次洗衣服時也還是會有小塊污垢附著在衣物上。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產生,大家在跑第一次洗衣行程時(或是滾筒式洗衣機必須有衣物在裡頭才會運轉),可以把不要的衣物丟進去,如果是大毛巾或被單則更理想,可以幫忙吸附更多的雜質污垢,讓去污劑的效果更為完美。
3. 找家電達人直接拆洗
◎耗費成本:★★★★★
◎效果:★★★★★
想把東西洗乾淨,當然就不能隔靴搔癢,直接把洗衣機給拆了、洗衣槽、管線拿出來,用濃鹽酸、鬃刷伺候,這樣不管髒到多誇張的洗衣機還不是服服貼貼地(辛苦了,家電師傅們)。當然,代價是一次至少一千元以上。
話說有些工科底子的網友想省錢DIY,反正拆洗衣槽下來刷一刷又不是啥高科技的任務,對吧!但洗衣機這種東西呢,往往是拆解容易組裝難,有些墊圈管線會有裝不回去的情形,日後也會出現漏水問題,所以在動手前最好設法找出原廠的技術手冊,也上網研究一下有無前人的經驗可參考。
想知道專業的家電師傅是怎麼洗「洗衣機」的嗎?我們找到了「德功電業行」在「洗衣機的旋轉盤拿起後的面貌」的文章http://www.6853.com.tw/Index.ASP?ID=07&ID2=65(飯前飯後請勿觀看),有頗詳細的清理過程,有興趣的讀者們可不要錯過喔!這種錢真不好賺呀!感覺像是打了一場大戰一樣,還動用了20瓶濃鹽酸……
◎ 本文作者:不求人公會
不曉得各位有無過這樣的經驗:明明不是過敏體質,家裡也沒有過敏基因遺傳,但某段時間常會過敏發作,全身奇癢難當,非常難受。之前筆者有位朋友就深受其苦,沒來由地過敏發作時,往往是手臂、腰側滿布紅色斑點,有時癢起來時下意識去抓搔,一整片猩紅色的潰爛模樣看來真是怵目驚心極了。
因為朋友本來不是過敏體質,懷疑是那段時間吃了什麼不乾淨的東西,去皮膚科看了後說是蕁麻疹,拿了一堆藥包吃了一個多禮拜,但都還是沒有改善。之後又懷疑是塵蟎作祟,朋友按照醫師指示,把家裡的床單、衣物,甚至電風扇、冷氣都清過了一遍了,但卻還是「過敏上身天天抓」!
直到兩個多禮拜後,朋友發現那台役期長達6年的老洗衣機,在洗衣服時常常會附著一塊塊的污垢,棉絮在衣服上,之後問了「家電高人」才知道,原來這是因為洗衣機長時間的使用,逐漸在機體之內累積了許多污垢、霉菌、洗衣粉殘渣等。由於洗衣機是以離心力原理在運作的,所以會有較輕的污垢被「甩脫」附著在滾筒外緣,加上裡頭本就是溫暖潮濕的環境,所以除了洗衣槽滾筒與外殼機體(內筒與外筒)之間藏污納垢的情形最嚴重外,其次像是噴射水流管線內也挺可觀的。
後來朋友上網找了些「洗衣機清潔」的資料,找到了幾張真的是嚇死人骯髒的照片(http://www.baoxiu.com/a/200903/162595.htm點選前注意,看了會吃不下飯喔),這才赫然發現為什麼常有人說「洗衣機沒有定時清洗,就好像是在垃圾桶裡洗衣服」的意思。各位可以參考「洗衣機潮溼藏菌 比馬桶髒530倍」
(http://news.cts.com.tw/cts/life/200906/200906230268558.html)這篇文章,就可以知道為什麼用骯髒的洗衣機來洗衣服,往往會比沒洗的髒衣服還更糟糕了,難怪穿上身會引起蕁麻疹、皮膚炎等症狀了。
專家表示,如果要避免「洗衣機太髒以致於滋生霉菌」的狀況,平常需注意以下狀況:
1. 平常常打開洗衣機上蓋這點很重要哦!
尤其是剛洗完衣服、內槽正潮濕時,可別急著把上蓋蓋上,這很容易導致霉菌滋生。最好打開一兩天,讓裡面的水氣蒸發後再蓋上。
2. 衣服洗好後盡快拿出來晾曬
當衣服洗好、洗衣機「嗶嗶」呼叫你時,最好趕快去把衣服晾起來吧!原理跟1一樣,就是不要讓水氣積留在機器裡。有時事情一忙忘記晾衣服,過一個晚上之後打開洗衣機,你就會發現那詭異的味道有多可怕……
3. 襪子或太髒的衣物不要直接丟進洗衣機洗濯
不要把太髒的衣服丟進洗衣機,最好先用洗劑或清水浸泡一段時間,讓大塊污垢剝離後再丟進洗衣機,不然污垢當然更容易附著在內槽……但對筆者這樣的懶人可能不適用吧……
4. 記得定期「洗」洗衣機
市售的一些洗衣槽清洗劑究竟有用嗎?碰到萬年頑垢時又該怎麼辦?這部份我們留待下回分解囉!
洗衣服前 先清洗衣機!Part Ⅱ
「人家會洗衣服,可是沒洗過『洗衣機』啦!」
話說上週咱們雖然分析了「洗衣服前要先把洗衣機洗乾淨」的原理,可是那位深受「髒洗衣機」之害的蕁麻疹朋友可沒空聽這些來龍去脈,他想立即知道要怎麼把洗衣機內部給弄得一乾二淨(還不想花錢?這難度太高啦!)
我雖然立刻整理手邊的資料準備繼續貼文,但有一點要先跟各位說的,就是「一分錢一分貨」。在洗「洗衣機」這件事上,你肯花的錢愈多,也可以洗得「愈」乾淨,買更好的去污劑效果絕對有差,當然花千把元以上讓人拆下來洗,保證絕對會更徹底潔淨囉!
1. 網路小偏方
◎耗費成本:★☆☆☆☆
◎效果:☆☆☆☆☆
在網路上你可以找到「醋溜洗衣機」的偏方。也就是花五十元買瓶白醋,然後把洗衣機加到滿水位,整瓶醋倒下去泡一個晚上,然後再跑一次洗衣行程清掉污水,這樣就「清潔溜溜」!
試用過的人是說沒啥醋味啦!話說當初我剛買二手洗衣機時也試過一次,但當初洗出來的污水還滿乾淨的,我還很高興地以為自己買到高檔次的二手貨。不過事後證明,光用白醋就想把洗衣機的陳年頑垢「清潔溜溜」的作法,實在也太看不起這些洗衣機污垢啊!
各位可以看一下本文的第三點「家電達人直接拆洗」,人家師傅都是用濃鹽酸在洗的,前後還動用了20瓶!光用1瓶能喝進人體內的醋酸可以發揮多少效用?這就不必多費唇舌了吧!另外網路偏方還有用「小蘇打+溫水」或「漂白水」的,這也完全沒啥作用,大家也不必浪費時間跟水費去試了。
2. 使用專用的洗衣槽去污劑
◎耗費成本:★★☆☆☆
◎效果:★★★☆☆
在大賣場中你可以看到如毛寶這類的洗衣槽去污劑在大促銷,其實用這些專用去污劑效果也還不錯,當然如果家中洗衣機是那種「千年陳垢修練成精」的情況是沒辦法應付之外,一般家庭使用的強度是沒問題的。
定期使用這種專用的去污劑,可以拉長找人拆洗的時間,大家可以把它列為2~3個月保養洗衣機的行程中。另外有人比較迷信日本品牌,大多用網購或熟人跑單幫的方式入手,我之前曾試用過一次覺得效果是有好一些,但並沒有到值得多花三倍錢的程度。
專用去污劑的使用方式,也是把洗衣機放滿高水位,倒入浸泡一段時間,然後跑一段洗衣行程,讓去污劑效果可以深達洗衣槽內部與水流管線中。
這裡有個小撇步要跟大家說一下:
有時頑垢比較難纏,可能光跑了一段洗衣行程還是不夠,下次洗衣服時也還是會有小塊污垢附著在衣物上。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產生,大家在跑第一次洗衣行程時(或是滾筒式洗衣機必須有衣物在裡頭才會運轉),可以把不要的衣物丟進去,如果是大毛巾或被單則更理想,可以幫忙吸附更多的雜質污垢,讓去污劑的效果更為完美。
3. 找家電達人直接拆洗
◎耗費成本:★★★★★
◎效果:★★★★★
想把東西洗乾淨,當然就不能隔靴搔癢,直接把洗衣機給拆了、洗衣槽、管線拿出來,用濃鹽酸、鬃刷伺候,這樣不管髒到多誇張的洗衣機還不是服服貼貼地(辛苦了,家電師傅們)。當然,代價是一次至少一千元以上。
話說有些工科底子的網友想省錢DIY,反正拆洗衣槽下來刷一刷又不是啥高科技的任務,對吧!但洗衣機這種東西呢,往往是拆解容易組裝難,有些墊圈管線會有裝不回去的情形,日後也會出現漏水問題,所以在動手前最好設法找出原廠的技術手冊,也上網研究一下有無前人的經驗可參考。
想知道專業的家電師傅是怎麼洗「洗衣機」的嗎?我們找到了「德功電業行」在「洗衣機的旋轉盤拿起後的面貌」的文章http://www.6853.com.tw/Index.ASP?ID=07&ID2=65(飯前飯後請勿觀看),有頗詳細的清理過程,有興趣的讀者們可不要錯過喔!這種錢真不好賺呀!感覺像是打了一場大戰一樣,還動用了20瓶濃鹽酸……
◎ 本文作者:不求人公會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