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2

香港腳搽藥 醫師:用手才正確

更新日期:2010/06/23 03:28

中國時報【李坤建/竹市報導】

許多民眾感染香港腳,都不敢直接用手搽藥,採用棉花棒搽藥。皮膚科醫師說這是錯誤的觀念,用棉花棒搽藥不但浪費,且皮膚角質層沒有充分吸收導致效果也不好,正確塗抹方式應該像搽保養霜一樣,用手輕柔的把藥膏搽到看不見藥膏為止。

新竹署立醫院皮膚科主任黃瑞雲表示,問香港腳或溼疹的病人怎麼搽藥時,許多人會說用棉花棒。當他告訴病人這是錯誤觀念,應該要用手搽藥時,病患會很驚訝地說:「很噁心!」、「這樣不會傳染嗎?」

黃瑞雲說,溼疹(如皮膚炎)和抗黴菌(如香港腳)藥都應用手搽。溼疹不會傳染,香港腳沒想像中易傳染,被傳染的皮膚必須有適合黴菌生長的環境才行。如果覺得噁心不願用手搽香港腳藥膏,可戴上薄手套,即手術用手套來搽藥,不要再用棉花棒了。

產後食補 營養均衡是原則

產後食補 營養均衡是原則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6/22 06:00

產後婦女除了藥補外,食補也很重要。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吳蓉茹表示,產後食補以營養均衡為原則,例如麻油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質,為一道高營養價值的食補方,若是婦女怕吃得太油膩,或是怕吃麻油雞會拉肚子,可改吃鯽魚湯與鱸魚湯,也是不錯的食補方式。

吳醫師指出,麻油雞營養豐富,其中麻油含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子宮收縮,雞肉具有很好的蛋白質,可讓組織再生,生薑性溫,味辛,能發汗解表,溫中止嘔,促進食慾,也能用來調味,米酒能幫助人體血液循環,建議自然生產的產婦在產後七天,剖腹生產的產婦在產後二個禮拜開始吃麻油雞。

值得注意的是,麻油雞較沒有維生素跟纖維素的成分,為了營養均衡,可多吃蔬菜、水果來平衡。此外,若傷口有紅腫疼痛的情形時,應禁吃麻油及酒煮食物,同時燒烤類、油炸類、麻辣類食物少碰為妙,冰品、冰涼飲料、西瓜、橘子、梨子、柚子、蕃茄、苦瓜、大白菜、竹筍等食物也應避免吃下肚,平常可喝適量

大蒜、人參、銀杏及紅麴不得併用藥物

大蒜、人參、銀杏及紅麴不得併用藥物

台灣新生報 <http://www.tssdnews.com.tw/>
更新日期:2010/06/22 06:00

國人愛吃保健食品成性,為避免民眾併用保健品與藥物,而出現交互作用,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昨(二十一)日公布,不能與大蒜、人參、銀杏及紅麴等四種保健品,併用的藥物,且公布上網,提供民眾查詢。

不少民眾會吃紅麴、銀杏或大蒜等保健品養生,但可能有多數不知道人參跟免疫抑制劑併用,會降低免疫抑制劑的效用;若跟酒精併用也會降低酒精效用。而大蒜跟Warfarin成份的抗凝血劑併用,則有增加手術後出血機率。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科長王慧英昨天指出,為避免民眾因生病,想說吃保健品養生,卻因不當併用藥物與保健品,進而影響藥效或吃出問題,衛生署整理四種民眾常吃的保健品,包括大蒜、人參、銀杏及紅麴,不能併用的藥物,並公布上網供民眾查詢;網址為http://www.fda.gov.tw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gt通(申)報專區&gt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gt民眾教育專區;業務專區&gt食品&gt食品查驗登記管理&gt健康食品&gt食品與藥品可能發生不良交互作用資訊。

兒童過敏性鼻炎-改善熊貓眼 中醫教撇步

2010-6-21 兒童過敏性鼻炎-改善熊貓眼 中醫教撇步

改善熊貓眼,中醫師進駐北市國小校園教穴位按摩,按摩魚尾穴。 (記者林相美攝)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

據統計,台北市高達約5成兒童有過敏性鼻炎,可能伴隨黑眼圈的困擾。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的護理人員本月起前進北市國小,利用課餘時間教導學童按摩穴位,促進血液循環,擺脫熊貓眼。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申一中表示,院方推動「熊貓眼過敏兒保健計畫」,率先以西門國小等醫院鄰近國小學齡兒童為實施對象,由醫院護理師到校教導學童按摩眼睛、鼻子周圍的穴道,除了發送衛教單張外,也計畫製作穴位按摩DVD。

進駐校園教穴道按摩

台大醫院去年曾發表研究報告,證明黑眼圈與過敏性鼻炎的關連性,過敏性鼻炎的兒童黑眼圈顏色較一般人深,面積更大。

醫師解釋,鼻子過敏時,鼻腔的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鼻黏膜血管擴張、分泌黏液,引起鼻黏膜腫脹而出現鼻塞、流鼻水,長期下來,血液回堵在眼睛周圍,造成眼袋血液循環不良,黑色素沉澱,形成黑眼圈。

申一中說,消除黑眼圈可以按摩的穴位包括睛明(內眼角)、內睛明(內側眼角凹陷處)、魚尾(眉毛尾端)、承泣(眼眶下緣眼袋處)。以手指按壓穴位,轉動按摩,全部穴位做完約5分鐘以內,每天可作一至兩次,除了緩解黑眼圈,也能減少鼻塞、流鼻水、打噴嚏的次數。
除了按摩外,申一中建議,熱敷可促進眼睛、鼻子周邊的血液循環,多運動也能改善過敏狀況。有意讓學童學習穴位按摩的學校可與中醫院區聯絡,電話(02)23887088。

輕鬆擊退「冷氣病」!

高溫濕熱,不能不吹冷氣,但空調害我們頭痛、眼睛癢,噴嚏、咳嗽不停。如何不會一吹冷氣就生病?

文.謝曉雲

7月逢大暑,高溫濕熱讓人整天只想躲進冷氣房。然而,長時間吹冷氣卻不利健康,特別是老年人、過敏體質、血液循環不良,還有體質虛寒的人容易為「冷氣病」所苦。

溫度低,誘發過敏症狀

「環境變化,像是溫差大,或者溫度太低,過敏症狀容易出現,」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說,低溫會刺激鼻腔、氣管,連帶誘發呼吸道問題,許多過敏體質的人都有經驗,冷氣房待久了,鼻水直流,噴嚏猛打,咳嗽咳不停,嚴重的甚至還會誘發氣喘。

有些人自認不是過敏體質,但一吹冷氣同樣出現上述不適情形,「應該懷疑自己其實也有過敏問題,」國泰醫院汐止分院呼吸胸腔科主治醫師蕭建隆建議,不妨就醫進一步確認。

老年人的呼吸道也常成為吹冷氣的受害對象,尤其有慢性肺氣腫的人,低溫會使排痰動作不順,久了就造成氣管發炎或肺炎,呂宜興醫師說。

此外,長時間處於低溫下,我們身體微血管自然會收縮,肌肉緊繃,新陳代謝變慢,而且腸胃活動也減弱,連帶影響循環、消化等功能。

從中醫角度看,體質虛寒怕冷,血液循環不良,經常手腳冰冷的人,一直待冷氣房更易加重問題,加上久坐辦公室,或因為冷而全身縮成一團,缺少活動,不適症狀更明顯。

「下肢是我們的第二顆心臟,」中醫師程惠政形容。因此,久坐不走動,下肢肌肉無法正常收縮,並擠壓深層血管,使血液向上回流,長久下來,血液循環功能,尤其末梢的循環會變得更糟。

更不幸,如果辦公室位置在出風口正下方;或長時間開車,如計程車、公車司機等,身體一些部位經常受冷風直吹,如頭部、肩頸、下肢關節等,也會引起疼痛。

特別是全身的關節部位,原本循環及溫度調節功能就比較不好,又缺少肌肉、脂肪覆蓋保溫,長時間冷氣直吹關節,就容易僵硬疼痛。

保暖喝薑茶、穿外套、起身走動

除了維持空調溫度在攝氏25度以上,還有幾個保暖措施:

■過敏性鼻炎或氣喘患者,在冷氣房裡可考慮戴上口罩,利用自己呼出的熱氣為口、鼻加溫,減少呼吸道不適症狀,呂宜興醫師建議。

■在辦公室放一件長袖外衣、圍巾或大披巾等保暖衣物,尤其經常穿短(無)袖上衣或裙子的上班族女性,身體外露面積較多,在冷氣房裡受涼機會增加,更需保暖。

■身體感覺冷時,特別是經常手腳冰涼的人,可喝一點薑茶驅寒,「但不宜多喝,否則可能愈喝愈冷,」中醫師程惠政提醒。因為薑有「發散」作用,會使血管擴張,飲用過多,反而讓體溫散失,「就像喝酒一樣,剛開始血液循環加快而身體發熱,但喝到最後,反而畏寒,」程惠政舉例說。

他建議喝了薑茶後,最好讓身體動一動,保暖效果更好。
■天氣熱,讓人忍不住貪涼猛灌冷飲,但冰冷食物+冰冷環境更容易誘發氣喘、頭痛等問題,最好少吃(喝)為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中醫科主任蔡德豐醫師提醒。

■坐著工作每1小時起來活動一下。雖然用MSN和同事溝通很方便,但不妨直接走到對方座位,面對面談更清楚,也讓自己有機會動一動。如果離不開座位,也記得抬一抬腳,轉一轉腳踝,幫助血液循環。

■規律運動,流一流汗。從養生角度,夏天本就應該接受外界陽氣,適度的流汗,如果一直待冷氣房,該流的汗流不出去,久了並不利健康。

■如果一進冷氣房,呼吸道就「狀況百出」,無法專心工作或休息,「不要把症狀視為習慣,」蕭建隆醫師建議,還是即早就醫,適當接受治療,緩解發炎情況,可減少不適困擾。
濕度低,眼乾澀皮膚癢

除了低溫影響健康,長時間開冷氣會降低環境濕度,甚至過於乾燥,也會讓人不舒服,而老年人、隱形眼鏡族、長時間使用電腦,及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最需注意。

眼睛乾澀是常見問題。

上班族長時間盯電腦,或看書、看文件,眨眼次數減少,淚水分泌也隨之變少,眼睛缺乏滋潤。更糟的是,空調環境濕度低,散失更多眼球水分,不止眼睛乾澀不適,眼皮和眼球之間的磨擦也變大,更可能造成眼球慢性發炎。

乾燥使皮膚也深受其害,特別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

夏天汗流浹背,汗水刺激會讓異位性皮膚炎的人發癢難耐,因此待在乾涼的冷氣房的確比較舒服,待久了,又會因為太乾燥而出現癢症。

在家裡,可調整吹冷氣的時間,避免開太久讓室內太乾燥。不妨搭配使用電風扇,「電風扇會讓空氣流動,但不會影響濕度,比一直吹冷氣好,」呂宜興醫師認為。

■桌上放一杯水,幫助調節周遭環境濕度,並且有意識地多眨眨眼,保持眼睛濕潤。
■每隔40~60分鐘就讓目光移開電腦、書本,望一望遠處,或閉眼休息5分鐘,再繼續工作。
■長時間戴隱形眼鏡易讓眼睛乾澀不適,尤其乾燥的空調環境下,最好避免一直戴著。
■適當塗擦乳液保濕,尤其洗手之後,趁水分還停留在皮膚時,儘快用乳液鎖住水分,可防止水分散失。

溫差大,頭痛來報到

外勤工作不必一直待在低溫環境,但卻要面臨另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在室外像待「烤爐」,進室內又如入「冰宮」,忽冷忽熱,溫差有時高達10度以上,最容易引起頭痛不適。
高溫下,我們血管、肌肉會自然擴張,但一下子進到低溫冷氣房,就會突然收縮緊繃,瞬間引起頭痛,「就像大口吃冰,突然遇冷,也會因血管劇烈收縮而出現頭痛一樣,」蔡德豐醫師指出。有些人長期疲勞,肩頸肌肉僵硬,再加上長期吹冷氣,肌肉痛、頭痛情況會更頻繁明顯,尤其到下午接近下班時,累積一整天疲累,痛得更厲害。

此外,天氣一熱,許多人洗了頭沒有馬上吹乾,或者在外面淋了雨,沒先擦乾就進辦公室吹冷氣或電風扇,頭痛也容易來報到。

頸部保暖、轉頭運動、按風池穴緩解頭痛

將冷氣溫度調高,不要造成室內外溫差太大以外,有一些保健方法可預防頭痛之苦:

■從高溫室外要進入冷氣房時,先在冷氣不強的地方待一會,如辦公大樓的一樓大廳、走道、樓梯間,等身體適應溫度變化,再進入低溫區。

■穿薄外套或披圍巾、絲巾保暖,尤其包覆肩頸,避免突然的溫度變化。

■洗完頭儘快吹乾。淋了雨最好先到廁所擦乾,或以熱風烘乾,再進辦公室。

■利用休息時間,轉一轉頭頸、肩膀,及伸展手臂等,或下班回家熱敷肩頸部,讓肌肉放鬆,不致於過度僵硬、血液循環不良而造成頭痛。

■頭昏腦脹,頭痛發作,或肩頸僵硬不舒服,可雙手抱頭按壓「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兩側,髮際與脊椎外側筋處,是頸部肌肉起點),紓緩症狀。

■適度刮痧也可促進肩、背部的氣血暢通。不過,一星期不宜超過一次,蔡德豐建議。

刮痧時,力道不宜太大,以免刮傷皮膚或傷害微血管,同時避開頸部,以免壓迫頸動脈,引起中風等嚴重問題。

聰明用冷氣,涼快度一夏

想吹冷氣讓生活舒適,卻不想付大筆電費,也不想賠了健康?有密訣幫助你:

●冷氣溫度維持至少攝氏25度以上,最好在攝氏26~28度之間,可避免室內外溫差太大,影響體溫調節功能,引起頭痛、流鼻水、咳嗽等不適症狀。並且,根據台電公司的資料,冷氣每調高1度,約可省下6%電費。
●無論冷氣或電風扇絕不要直接對身體吹,容易造成頭痛,關節部位受寒而痠痛。
●辦公室座位如果在出風口下,又無法換座位時,可利用隔板或布「擋住」(不是封住)風口,讓冷氣往兩邊引流,就不會直吹頭部。
●室內放一盆水調節濕度,避免冷氣造成環境太乾燥,相對濕度維持60%較為舒適。
就寢前,先開冷氣降低室內溫度,等悶熱散去,再關掉冷氣,利用電風扇使冷空氣在室內對流;或者使用定時裝置,吹3~4小時即可,無需整夜開著,因為入睡後體溫會漸漸降低,不注意容易受涼。
●定期清潔冷氣及更換濾網,
避免積聚的粉塵污垢或病菌隨空調一直在室內循環流動,引起呼吸道疾病。
[ 本帖最後由 sheep 於 2009-8-9 22:36 編輯 ]

炎夏吹冷氣,節能有妙招

炎夏吹冷氣,節能有妙招

時值盛夏,暑氣逼人,開冷氣享受清涼好不愜意,但在夏季電價調漲以及環保節能意識下,貪涼就怕會荷包大失血且讓環保流於口號,其實,要享受冷氣帶來的涼爽舒適,又要能做到節能愛地球且不傷荷包,並沒那麼兩難,只要懂得正確使用,並從室內到室外適當搭配抗熱商品,節能又清涼一夏非難事。

【正確使用好省電】

最基本也是眾所周知的辦法,就是冷氣不要開太低溫,冷氣溫度每調高一度就能省約6%的用電量,人體最舒適且冷氣最節能的狀態為26至28度之間,因此溫度最好能維持在26度以上,讓室內相對濕度保持在50%到70%,室內外溫差不過大對健康也好。

其次,就是要搭配使用循環扇、風扇或吊扇,原理都是利用空氣對流效應,讓室內盡快達到均溫取代直接將冷氣溫度調低加速壓縮機運轉耗電,冷房效率可因此提升30%以上,有效節省電力達40%。

開冷氣時關門窗看似老生常談,但也是節能好方法之一,並要儘量減少進出房間次數,以免冷空氣散逸,如果是開放式商店則應於入口處裝設空氣簾,以減少冷氣外洩,增加耗電,同時房內最好避免使用如熨斗、火鍋、炊具等增加室內溫度的高熱能家電。

▲冷氣出風口朝上,增加冷熱空氣流動,讓室內更快達到均溫,也是節能,圖特力屋提供

就連冷氣出風口也有學問,由於冷、熱空氣比重不同,熱空氣較冷空氣比重輕,從冷氣機吹冷空氣,會往下走,因此要調整出風口葉片,使其向上傾斜,這樣冷空氣往下沈的流動過程中會自然帶動熱空氣,加快循環,讓室內較快變涼,進而節能。

如果冷氣機能有舒眠等節能裝置的也別浪費,可要充分利用,因為睡眠時,人體減少散發熱量,對溫度變化不敏感,預先設置睡眠功能,在入睡一定時間後自動調高室內溫度或停機,繼舒適又省電。最後,要關機前5到10分鐘可先調高溫度設定,或維持送風也會比較省電。

【隔絕外來熱源】

▲如家中西曬的窗戶是小面積的,不妨DIY貼上隔熱窗貼。圖特力屋提供

正確使用冷氣提高效能外,隔離外來熱源也是節能的重要技巧。研究指出,室內高溫有96%是從建物外進入的,這些熱源進入室內的管道中,又以窗戶所佔的57%最多。因此窗戶最好加裝百葉窗、窗簾、貼隔熱窗貼,或在窗戶外加裝遮陽板。尤其,當室內為東西向開窗,更應裝設隔熱設施,以減少太陽輻射熱進入室內,進而降低室內溫度,避免提高冷氣用電量。

▲西曬且有落地窗或大窗戶之處,最好加裝雙層或特別的遮光窗簾,隔絕陽光直射,增加室內溫度。圖 好博家HOMEBOX

擔心因此又要花一筆經費,建議如家中西曬的窗戶是小面積的,不妨DIY貼上隔熱窗貼,但如果是大面積的落地窗、門,則最好可安裝有良好遮光效果的窗簾,目前不少居家賣場甚至研發有能抵抗紫外線UVA、UVB波長的特殊織布窗簾,有助抵擋室外強烈日射。

▲頂加、鐵皮屋或容易西曬的牆,做完防水工程時可進階漆上二道防熱漆,可讓室內降溫5度
此外,如是頂樓、鐵皮屋或是西曬外牆,建議在做好居家外牆防水工程後,可進階施作防熱、隔熱工程,只要在防水油漆工程施作完成之後,再漆上二道防熱漆(或稱納涼漆),如此一來,不但解決漏水問題,也能阻隔烈日直接曝曬,有效降低牆面溫度,以及陽光輻射熱能造成室內高溫現象,平均約能讓室內溫度降低5度,讓冷氣的冷房效果更快更好。

【清潔保養別忽略】

冷氣的清潔保養,是一般人很容易忽略,而且多以為只跟呼吸過敏或空氣清新有關,其實這與冷氣是否能更有效節能也有關係,就像是汽車需要定期保養以提高效能,冷氣也要適時保養,才能更有效提升冷氣運轉時的效能,避免功率虛耗。

▲清淨濾網應每隔一段時間檢查一次,約半月左右清潔一次,讓空調送風通暢,降低耗能

清淨濾網應每隔一段時間檢查一次,約半月左右清潔一次,讓空調送風通暢,降低耗能,當然也對健康較好。此外,冷氣的室內機鋁鰭片或室外機的散熱鰭片佈滿灰塵,其散熱效果勢必下降,造成冷氣必須加長主機運轉時間來達到降溫效果,因此耗電,最好趁每季重新開機時搭配冷氣清洗劑,為冷氣好好清潔保養。

【選購、裝機也能省電】

如果是還沒買冷氣,想趁著7至9月旺季才出手的人,更是從選購、安裝就要有節能概念,如要選購有「節能標章」的冷氣產品,選用冷氣銘牌上EER值高的機型,EER每提高 0.1,約能節省4%的用電,此外,最好挑選可隨室內溫度調節壓縮機運轉速度的變頻式冷氣,並按住家或辦公空間大小選擇合適噸數的冷氣。

如果擔心看不懂什麼EER值或各種節能換算數值也沒關係,因為從7月1日開始,經濟部針對窗(壁)型及箱型冷氣機實施「能源效率分級標示」制度,市售冷氣機都會貼有「能源效率分級標示」,方便消費者辨識並挑選比較,只要數字愈小,就表示用電愈少、愈節能。(配圖)

另外,裝置冷氣也會影響節能與否如冷氣的室外熱氣排出口的50公分半徑內應避免有阻礙物,冷氣機室內側回風吸入口與牆壁也要保持50公分 以上,才能提高冷氣機效率。通風口附近也不要堆放雜物,避免冷氣流通時因受到阻擋而降低冷氣效率,造成浪費。

室外部份,機身離地面至少要75公分,以免塵土揚入,污染散熱片,因而增加耗電,最好還可加裝遮陽棚或雨棚,避免日光直射及雨淋,縮短效能及壽命;冷氣機底盤應稍傾斜,以免積水,安裝後,窗口週圍間隙應完全密封,減少噪音且節省電力,分離式冷氣機之室外機應儘可能接近室內機,冷媒連接管最好在10公尺內,避免過多彎曲,導致降低冷氣機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