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8

全台不孕夫妻20萬 中醫治療不孕症

【中時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2010.03.05


  雙角子宮、單側輸卵管阻塞、另一側輸卵管水腫,造成32歲曾女士婚後遲遲無法自然受孕,西醫斷定需作試管嬰兒。但服用幾次排卵藥之後,仍不見效果。在接受中醫療程中,竟自然懷孕,目前已懷孕4個月。

  目前台灣每6、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全台不孕夫妻約有20萬。不孕症門診量比過去成長3倍。在中醫不孕症門診中,求診女性在30歲以內佔20%,30至40歲以內佔60%,40歲以上佔20%。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楊麗姝指出,女性不孕症定義為結婚後,夫婦有正常性行為,配偶生殖功能正常,1年未避孕而不受孕者,稱「原發性不孕」,又稱「無子」、「全不產」。

  婦女生育能力與年齡成反比,23至25歲是生育頭胎的最佳年齡,30歲以後生育能力就直線下降,因為卵巢功能衰退卵子老化,卵巢一旦老化就很難再恢復。

  34歲以上為高齡產婦,40歲則拉警報。女人一過40歲,不孕比率增加,人工受孕、試管嬰兒等成功率也越來越低。如要懷孕者,建議盡量在30歲以前生第一胎。

  曾女士接受中醫治療,連續服用57天份科學中藥,加上每週2次針灸(月經期間6天停藥),測量基礎體溫,配合排卵期行房,經過3個月未有起色,隨後又服用中藥飲片煎劑,加上每週2次針灸,於96年5月至98年10月共計17個月。期間服用了57天份科學中藥、213帖水煎劑、加上87次針灸中醫療程。

  曾女士於98年8月接受試管嬰兒長療程治療,但做試管期間,甲狀腺指數突然變很低下,後來做試管取卵時也發現卵未成熟,因此中斷試管療程,醫生要她休息兩個月後再試。但經過2個月後在中醫療程中竟自然懷孕,目前已懷孕4個月。

  楊麗姝強調,生兒育女是男與性兩方的共同責任。在不孕方面,男性約佔35%,原因包括了精蟲數量不足、精蟲活動力不足、精蟲畸型、不射精、陽痿早洩等,女性約佔45%,雙方因素約佔10%,其中10%沒有明確病因。

  臨床上顯示,普通個案在接受中醫療法,內服煎劑加上針灸療法,療程約需4個月,而較棘手的個案療程約需6個月以上,期間也可以搭配西醫人工受孕或試管嬰兒,以求順利受孕。

找對方法 懷孕不難 不孕症的中醫調理法

找對方法 懷孕不難 不孕症的中醫調理法 【文/益茂中醫診所院長 王文娟】2009.04.30

  所謂不孕,是指在正常生育年齡的婦女,其配偶性功能正常,婚後一年至一年半未能成功受孕者,則為不孕體質,此現象也成為現代文明病。

  傳統中醫對不孕症治療以「望、聞、問、切」為依據,臨床上常見類型可分為下列四種:

腎陽虛不孕:

  此為常見不孕原因,在中醫說法上屬宮寒不孕;如月經延後,量少呈淡色,脈象沈細,腰酸腿無力軟弱,小便尿多頻繁,四肢冰冷,這時可用補腎陽的「毓麟珠」或是「艾附暖宮丸」調理。

肝鬱不孕:

  通常指壓力過大或情緒低落緊繃所造成的肝鬱不孕,這類症狀通常會乳房漲痛,月經血塊多,月經前後不定,情緒易波動好怒,脈弦舌暗紅,此時要疏肝解鬱,養血為先,用藥以「加味消遙散」或「開鬱種玉湯」為主。

痰濕型:

  針對營養過剩肥胖的婦女而言,如月經延後,量不多或閉經,外形呈現體胖及頭眩、心悸、帶下黏稠、舌苔白膩脈滑。此時就要採用「啟宮丸」,調理燥濕化痰的症狀。

血瘀不孕:

  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巧克力囊腫的婦女,月經來潮時會經痛,經水色紫夾雜血塊,經血或多或少,脈澀舌紫,小腹及骶骨疼痛,此時使用活血化瘀的「逐瘀湯」調理最為有效。

  除了方藥治療,針炙療法對女子不孕亦有效,一般不孕症治療以三個月為療程,調理經絡、臟腑及氣血失調,讓不孕婦女早日達成做媽媽心願。平日可針對體質,服用八珍丸或白鳳丸保養,也可於月經完後燉補藥膳雞或腰子補身,飲品可多用薑片沖紅糖溫服,搭配中藥粉更佳。

  禁忌注意,需少食寒性及刺激性食物,腹部注意保暖,準備懷孕的婦女勿涉水或至冷水池游泳,避免寒邪入裏。心情保持愉快,壓力要釋放,以免情志傷身,造成不孕。

維持子宮健康 從護肝做起

  子宮是孕育生命的溫床,提供孩子在母體內所需的營養成分,然而現代有愈來愈多女性受子宮內膜異位或是子宮肌瘤等問題所苦,甚至需要使用侵入性的刮除手術,傷身又未必能根治。中醫師提醒,子宮其實是肝臟遺傳生化工程的部門,保護肝臟健康才能避免子宮病變,在中醫治療上,亦是從養肝的原則著手,協助恢復子宮原有的生化功能。

  中醫師李深浦表示,子宮是人體內奇妙的化學系統,子宮的健康與肝臟生化有密切關係,如果有脂肪肝、肝病變或有荷爾蒙病變的女性,得到子宮病變的機率可能大幅增加。另外,長期性腸胃不好的人,容易因宿便導致長期便秘的問題,其實包括子宮沾黏、子宮肌瘤、卵巢水泡瘤等,這些都是體內的囤積物,是代謝不良的症候群。

  目前西醫面對這類子宮病變,廣泛使用超音波、甚至內視內檢查,再使用刮除手術或施以荷爾蒙控制。他指出子宮其實是個很活的活體,出現囤積物也就是子宮反應體內生化機制的訊號,比如女性因為常常喝冷飲,飲食溫度的化學導致體內溫度低,身體變成儲藏室般,使得機能無法發揮作用,細胞自然有特殊的情況出現,比如子宮肌瘤、肥厚等,其實都跟肝的生化關係很密切。
  李深浦認為,要擁有健康的子宮,首先就是維持子宮和肝臟循環的氣化關係,讓子宮的發育好,進入20到40多歲性生活最頻繁的時候,就比較不會產生問題。此外也要認識自己身體的生化機制,避免因為不當的生活作息跟飲食品質擾亂肝臟的生化,就容易導致子宮病變。

  不少女性子宮出問題,都急著找西醫動手術,李深浦曾有一名患者,因為子宮內膜異位進行刮除手術3次,但治療始終沒有得到效果,結果婦產科醫師建議她,最好把病況當作是癌症,不然會對治療效果很沮喪,這樣的說法讓這名患者很挫折,而且很不能接受身體被貶成如同罹癌,因此她改看中醫,病情後來反而獲得改善,腹部不再疼痛、月經也不亂。

  這類故事常常發生在李深浦週遭,他強調中醫其實也很科學的,自古至今五千多年中醫婦科學完全都在人體經驗、現在卻被大眾遺忘,但中醫確能達到許多西醫沒有做到的治療成果,因此他建議西醫應該來配合或學習中醫,了解中醫如何從根本去治療婦科,尤其西醫比過去有更好的檢測工具,可以深入知道藥物在人體內有什麼變化,因此的確不少在中醫有效治療的患者,再去看西醫只為了佐證真的有療效。

  李深浦強調要瞭解子宮「不只是一個袋子而已」,要尊重子宮的地位與生化訊息,他表示人的感情沒有一樣跟子宮脫離關係,比如一個女性突然感受異姓對妳有意思,妳的心會馬上通到子宮,產生一個化學訊息反應,人體就是充滿許多這種生化學作用。

  人體有複雜的生化學,李深浦建議做任何事情之前可別只想到生理上的滿足,比如長期吃辣來刺激開胃刺激、吃冰涼來降溫,都可能導致肝臟負擔增加,讓體內生化學反應亂掉,將來就容易生病

高齡婦女受孕能力知多少?

【文/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林明輝】 2009.06.23

  45歲的A小姐是一位高齡的不孕症患者,輸卵管經檢查是暢通的,先生的精液檢查也正常,在接受試管嬰兒技術助孕時,即使使用高劑量的藥物刺激,仍然只有少數的幾個卵泡成熟,經過取卵受精後,只形成3個胚胎,這3個胚胎全部都植入子宮,可惜並沒有懷孕。

  32歲的B小姐也是多年不孕的患者,曾經罹患過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又接受過兩次卵巢囊腫切除手術,兩側輸卵管都堵塞,當進行試管嬰兒技術助孕時,同樣面臨即使大劑量藥物刺激,只有一個卵泡成熟的窘境,最後只形成一個胚胎,還好是屬於不錯的第一級胚胎,經植入子宮後,喜出望外地懷孕了,最後生出一個健康的寶寶。

  上述兩位不孕症患者,同樣都出現卵子庫存量貧乏的問題,對刺激排卵的藥物反應不佳,但是年輕的B小姐植入一顆胚胎後能夠懷孕生子,而高齡的A小姐植入三顆胚胎後反而徒勞無功,問題主要在於年齡影響著胚胎的品質,亦即高齡縱有較多的胚胎,可能還不如年輕的的一顆精兵來得有效!

  女性的受孕能力,隨著年齡的增加,有著兩個坡段的變化,首先在20至35歲間呈現平穩而緩慢的下降,接著36至45歲間則呈現快速而坡度大的下降,超過45歲便少有懷孕的機會。針對歐洲婦女的一項前瞻性研究,顯示27至29歲每個月經週期的懷孕機率約為30%,但是到了35至39歲每個懷孕週期便減少一半成為15%。

  年齡對卵巢裡卵子庫存量的影響,可由以下的數據看出端倪,卵子的數目在新生兒出生時多達1至2百萬個,到了青春期約有30萬個,以後逐步遞減到37.5歲時只剩25000個,接著加足馬力消失,停經之初只剩下1000個左右,難怪隨著年齡的增加,對刺激排卵藥物的反應越差,能夠成熟可用的卵子也越少。

  另外卵子的品質會隨著年紀的增加而變差,連帶形成的胚胎出現染色體異常的機會增多,胚胎的著床率也跟著變差。在一項植入子宮前胚胎細胞切片檢查的研究,顯示高齡患者胚胎約有一半出現染色體異常;同樣在自然流產率的研究,顯示流產率在25至29歲僅為10%,超過45歲則高達50%。這些情形可由高齡的不孕婦女,如果接受年輕人的卵子捐贈,又能夠成功懷孕的例子上得到充分的印證。

  一項美國波士頓醫學中心的研究,統計分析2705位40歲以上的婦女接受試管嬰兒技術助孕的結果,是目前文獻中個案數最多的一篇報告,正如預期地顯現每次施術後的活產率(胎兒存活生下的機率)在40歲為27.6%,在41至42歲降為20%,到43歲只剩下10%,到44歲更低到只有5.4%;而懷孕中胎死腹中或自然流產率,在40歲以上總平均為32.6%,其中45歲更高達66.7%;多胞胎的機率方面,42歲以上很少雙胞胎,更沒有三胞胎,44歲以上若有懷孕幾乎都是單胞胎。

  在這群高齡的婦女,只有植入的胚胎數增多,懷孕率才會提高,偏偏高齡的婦女常是沒有幾個胚胎可用。若以活產率達到5%以上,才評定此項助孕技術確實有效為標準,那麼45歲以上試管嬰兒的活產率低於5%,明顯說明45歲以上要採用試管嬰兒技術助孕,目前是成效不彰的。

  自然的狀態下,難道高齡就沒有懷孕的嗎?根據一項以色列研究超過45歲高齡而自然懷孕(209人)的結果,顯示超過45歲仍然能夠自然懷孕非常少,約占其生產人口的0.2%,而且絕大部份是高胎次的,即81%是生產過6次以上,46%是生產過11次以上。這種高胎次的現象引發了一些推想,是不是多次的懷孕,讓卵巢有充分的休息時間,對卵巢形成一種保護作用,而延長卵巢壽命和功能,所以常懷孕生產者更年期較晚到來,反之不曾生產過的更年期可能較早來臨,近似於”用進廢退”的道理。

  針對這一點,研究便進行深入分析,結果發現在這209人中,較高胎次的婦女,並沒有享有較低的自然流產率和胎兒唐氏症罹患率,顯示不是多次懷孕生產對卵巢有保護作用,而傾向於認為可能是先天的特異優良基因體質,延長了卵巢的功能。不過這只是這群得天獨厚婦女的自我比較的結論,並沒有從整體婦女情形作分析比較,因此真正的結果仍需要大規模的調查研究才能得知,期待不久的將來這個謎底便能夠解開,同時開啟了保護和延長卵巢壽命藥方的研究和誕生,為不孕症患者打開另一扇希望之門。

  高齡婦女卵巢的功能會變差,卵子庫存量變少,卵子的品質變差,相對的胚胎染色體異常機率增加,胚胎的著床率變差,流產率跟著大增,而生殖技術成功率也大為下降,所以懷孕生子要趁早,否則為時已晚便後悔莫及。

中時健康:

漫漫求子路 不孕新希望

內分泌不孕症專家潘世斌醫師

  「醫師,我和太太結婚已經一年,並未避孕,卻遲遲無法受孕,該怎麼辦?」在不孕症門診中,經常可遇到類似夫妻同來求診的個案,根據統計,目前台灣不孕症率約10%到14%,隨著頂客族增加、生活型態改變、壓力大,導致不孕症比率逐漸升高。為了求子,許多夫妻仍然採用傳統方式的檢查與治療,卻發現徒勞無功,創造馬偕第一位試管嬰兒的內分泌不孕症專家潘世斌醫師表示,目前已經有全套式一次到位的不孕症檢查與治療過程,比傳統方式節省至少三分之二的時間,一個月內即可完成,不但不會因為延誤而錯過生育黃金年齡,也較具經濟效益。

  男女結婚後正常性生活一年未懷孕,醫學上即定義為不孕症。潘世斌醫師表示,不孕症男女比例各佔一半,一般傳統觀念,不孕一定是女性的問題,但根據醫學研究,目前男性精蟲數量比較一百年前老祖宗,大概只剩下一半。依世界衛生組織2007年所訂標準,男性每次射精量少於2cc,精蟲濃度每cc少於二千萬隻,具活動力之精蟲少於50%,皆代表精蟲品質欠佳。男性精蟲品質不佳,可以補充營養元素包括荷爾蒙治療,以提升精蟲活動度,男性不孕症治療比較女性容易,包括人工受精、體外受精、試管嬰兒與單一精子顯微注射等,但男性因自尊及面子問題,求診比例相對減少。

  女性不孕症的成因包括多種,最常見的是內分泌不正常引起不孕,包括排卵不好、男性荷爾蒙太高或甲狀腺機能不足,以及有習慣性流產。另一種情況是輸卵管沾黏或阻塞,或有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問題,影響受精卵著床,必需針對不同原因治療。傳統不孕症檢查與治療,往往程序煩瑣浪費時間,例如要服用三個月的排卵藥,再打排卵針,接著再做人工受精,至少要持續數個月,造成時間浪費和信心受挫等缺點。

  女性三十歲以下是生育的鑽石期,懷孕機率最大,到了三十五歲,懷孕機率就減少了一半,超過四十歲的女性,受孕機率更低,甚至稱為「拼命期」,拼了命也不見得會懷孕,所以懷孕最好把握「生育黃金年齡」即不要超過三十歲,但因為結婚年齡不斷延後,不孕逐漸變成一種趨勢。

  因此必須採取有效而快速密集的方式,目前一次到位的全套不孕症檢查與治療,包括十多項檢查項目,大約一個月內可做完。包括在月經來的五天內抽血檢查,主要檢查荷爾蒙的相關情況,包括腦下垂體、甲狀腺、腎上腺、卵巢、罩丸、新陳代謝功能檢查等,細項分別如濾泡刺激素、黃體刺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荷爾蒙檢查,另外要做輸卵管的阻塞或粘黏檢驗,此檢查一般是在月經結束後與排卵前進行。還有腹腔鏡或子宮鏡檢查,因此項檢查為侵入性,除非治療超過一段時間仍然不孕,才會施行。

  傳統漫長的不孕症療程,讓許多不孕男女備受煎熬,翁紹評醫師表示,其實不孕症檢查治療是在跟時間賽跑,必需由經驗豐富的內分泌專家把握女性最易生育的黃金年齡,藉由賀爾蒙的刺激排卵,或其他如人工授精、試管嬰兒、精子顯微注射等高科技,幫助不孕夫婦如願以償,而接受治療的不孕夫婦,更應從快速密集的檢查後,有效而虛心與耐心地與醫師討論並長期接受治療,則在不久的將來,必然會如願以償。

中時健康:

寒流防感冒 多動多睡有助養肝

【中時健康 王雪華/台北報導】2010.02.11

寒流一波波,北半球急凍彷彿進入小冰河期,冷颼颼的天氣裡,不想健康跟著氣溫一樣坐溜滑梯急速下降,不妨聽聽中醫師的建議,從多運動、充足睡眠下手做起,因為這樣做有助養肝、增強抗病力。

中醫治感冒的觀念和西醫大不同,依照臨床症狀不同,把一般感冒稱為傷寒,至於症狀較嚴重的流行性感冒,因為傳染力廣,稱做溫病或疫病。中醫治病強調辨證論治,依每個人獨特症狀開立處方對治,但不論那一類感冒,預防方法都得從養肝下手。

在中醫觀念中,肝臟有肝陰跟肝陽之分,中醫師李深浦指出,肝陽就是熱量、燃燒,主宰了人體營養轉化的重責大任,任何吃進口的食物,都必須先發酵、吸收到肝臟裡面,才能分解燃燒成為能量。

因此,如果肝陽充足,人體的營養自然就會充足;人體好比樹木一樣,從樹根吸收養分,再一路輸送到葉子的表面,提供開花長葉的能量,而肝臟正是人體的能量引擎。如果肝陽充足,營養就能順利燃燒轉化成熱量,散發到皮膚的表面,由裡而外,達到調節體溫功能。

正因為如此,能夠因應外界溫度進行調整的肝陽,就成為人體抵抗外來溫度變化的關鍵;肝陽充足也能製造更好的免疫球蛋白,提高免疫力,增加抵抗病毒、增加肌肉舒張力的能力。

中醫認為肝是魂,李深浦強調,是人體精神狀態的能量,以五行理論來解釋,屬木的肝能夠生心火,如果肝能量足夠,心神就會暢旺,人也就神經氣爽。反之,如果一個人的肝能量低下,就好比活在淺水塘裡面的魚,或是處於低氧環境下的人,由於缺乏營養來源,自然容易病厭厭。

那麼要如何增加肝陽?李深浦說,第一就是要規律運動,因為運動有助人體吸收營養產生熱量,第二是好的空氣品質,最後則是充足的睡眠,任何一點都對肝的健康影響鉅大。

中醫十分注重肝的健康,肝的健康與否直接左右人體抗病毒、抗病力跟體能的強弱,甚至還會影響情緒,所以秋冬時節不想動不動就感冒找上門,平時勤運動、重睡眠的養肝步驟,一個都不能少。

中時健康:

四要訣作好財務規畫

虎年已至,你的財務管理是虎虎發威還是馬馬虎虎?

由於一般人日常都忙於工作,額外的空閒時光,也是檢視與調整投資組合的最佳良機。
但是,我和許多人聊天,發現他們大部份對自己的「財富健康」毫無概念。例如,你可以馬上想起自己一共有多少錢,還能說出資產和負債各是多少嗎?你的資產當中,股票、現金、固定收入、不動產、及其他部位各占多少百分比?

作好配置並詳實記錄

雖然大家都知道我是股市分析師,但我其實認為「資產配置」比「選股」更加重要,而且「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也大於「資產成長」。例如,不論你累積多少財富,但是如果全部壓寶在「雷曼兄弟」或「安隆」的股票(這二家都是當時知名的藍籌股),那你就麻煩大了!
所以我在財務規畫上的第一個建議,就是資產配置。透過定期且詳實的記錄,就能知道你有多少財產和你如何投資。你必須先保留六到十二個月的生活費作為緊急預備金,一旦你失業或換工作就能派上用場。

然後,針對你的「可投資」資產進行規畫,切記「高風險高報酬」這句俗諺,你愈年輕,承受風險的能力愈大,因為在退休前你還有許多時間讓投資成長。最簡單的基本原則,就是用年齡來區分-如果你四十歲,就把四○%的資產放在較安全的部位,像是現金或高評等債券,再將其它六○%資產放在風險較高的股票或房地產。

因此,隨著年齡增長,你的投資會自然配置到較安全的投資。二○○八年發生金融海嘯之後,如果你在二○○九年「重新平衡」投資組合,把額外的現金移到股市,你應該已經大賺一筆。你一年至少要檢查一次資產配置,如能一季一次更好。

勿盲目聽信股市明牌

我的第二個建議是,絕對不要投資你不懂的工具,這也是股神巴菲特的信念。由於我對黃金、白銀、外匯或期貨所知不多,所以我從不碰這些投資。另外,不要盲目聽信任何「股市明牌」,因為當你聽到消息時通常已經太晚了,這也是我為何建議購買共同基金而不是個股的原因,如此一來,你等於雇用一群資產管理專家幫你盯牢股票,省下許多分析的時間。

第三個建議是,你應該考慮編列一筆預算,就像每家公司的財務長一樣。如果你不知道可動用的資金上限,又怎能知道自己會不會「敗家」過了頭?編預算會讓你了解「可支配收入」共有多少,其中你能定期投資的額度又有多高。

早投資風險承受力高

最後一點是,你必須儘早開始!假設現在有二個人,一個在二十歲開始每年撥出一萬元作投資,持續十年就停止,另一個人從二十五歲才開始(只晚了五年而已),每年一樣投資一萬元不間斷(直到六十歲一共累積三十五年),到了兩人六十歲那天,你認為誰擁有的財富比較多(假設年報酬率為一○%)?答案是第一個。事實上,假設第二位的投資起始點晚了五年以上(譬如在二十六歲或之後才開始),即使他不間斷每年持續投資一萬元直到永遠,也無法超越第一個人的財富。

你可以任意改變我的假設條件,自己算一算,就能發現投資的時間愈早,所賦予你的優勢愈大,這就是我前面提到,年輕時可以承受較高風險的緣故。

在此恭祝每位讀者虎年發大財!(非凡新聞周刊2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