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上,懷有身孕的女藝人,仍美美的入鏡;有些明星產後復出,大方秀出恢復迅速的姣好身材,與大家分享快樂瘦身的秘訣。
他們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漂亮的產婦或孕婦,大多是體重控制得宜,」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醫師蕭啟信說,許多媽媽停留在「一人吃兩人補」的觀念,於是懷孕期間大吃大喝(或亂吃亂喝),導致生產時因過重而難產,或是生完後體重難恢復,仍然大腹便便,身形臃腫。
《康健》為你請教專家及兩位產後快樂瘦身的媽媽──電視台主播周慧婷及電視節目主持人傅娟,教你從控制熱量、均衡飲食、適度的運動及裝扮,保持明艷動人。
1. 適量的熱量攝取
孕婦初期(1~3個月)不需增加熱量攝取,4~9個月時一天只需增加300卡的熱量就夠了。
從體重角度來說,就是懷孕前3個月最好不要增加體重,4~6個月時最多增加5公斤,7個月~分娩前,最多只能增重5~7公斤。
2.吃對食物
均衡飲食對懷孕媽媽相當重要。
《健康懷孕飲食法》的作者薩姆爾建議,孕婦每天應攝取2~3份含鈣質豐富的食物、5份蔬菜、3份水果、6份全穀類、2份肉類蛋白質。
此外,每天服用一份孕婦專用的維他命,並確保它含有足夠的鈣質,「因為,如果沒吃進足夠的鈣,肚裏的小寶寶將先從媽媽的骨頭支取,」美國飲食學會的發言人瑞斯伯格說,那麼女性在日後得到骨質疏鬆的風險也將大大增加。
傅娟的體質屬於易胖型,懷孕期尤其明顯,她謹守下午五點以後不吃澱粉類食物、不喝含糖飲料、不吃油炸食物等原則,且每天至少一餐吃五榖雜糧、一天吃超過20種蔬菜水果、每餐七分飽、多喝優酪乳及水。
台安醫院營養師林佳姿提醒,懷孕期間營養充足,孕期或產後都能容光煥發:
■鈣:充足的鈣幫助胎兒骨骼成長及強化骨質密度,且避免孕婦肌肉抽筋、失眠、精神狀況不佳。
衛生署每天建議量1000~1200毫克,食物中牛奶、起士、優酪乳、小魚乾含量豐。一杯240cc的牛奶約有280毫克的鈣。
■鐵:供應胎兒造血的需要及為生產過程大量的失血預做準備,鐵是相當重要的營養素,若攝取不夠而貧血,孕婦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血液循環不良,精神、氣色也不好。
衛生署每天建議量是15毫克,但懷孕後期(7個月~分娩)最好增加到45毫克,營養師建議每天補充30毫克的鐵劑,但一定要多吃維生素C的食物以利吸收。
■葉酸:是細胞增殖及紅血球生成時不可缺少的營養素,若攝取不足易造成早產。
衛生署建議孕婦一天需要600微克(5根蘆筍就含有100微克的葉酸),富含葉酸的食物包括深綠色蔬菜(如菠菜)、肝臟、蛋黃、堅果等。
■抗氧化營養素A、C、E:維生素A在細胞與組織的生長發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衛生署一天建議量約600微克(約120克的菠菜),深色蔬菜、番茄、紅蘿蔔含量豐。
補充足夠的維生素C,可以讓皮膚白皙、有彈性,可抑制黑色素沉澱,衛生署一天建議量是100~120毫克(約2顆柳橙),水果中奇異果、芭樂、柑橘類及深綠色蔬菜最多。
可延緩老化的維生素E,一天最好攝取12毫克(約88顆杏仁果),以堅果、榖類較多。
3.適量運動
運動是維持體重的另一個重要原則。「目前研究的共識是,維持懷孕前的運動量就夠了,」伊利諾大學的運動專家巧斯克札斯寇博士說。
向來就酷愛運動的主播周慧婷建議,孕婦們每天至少運動半小時,她自己常游泳和作瑜伽,產後很快的恢復身材,且神采奕奕。
傅娟則認為,一定要從事自己喜歡的運動才有持久性,她喜歡走路,常步行上班或接送小孩上下課,身心愉快又健康。
「適量的運動很重要」,蕭啟信醫師提醒,常規性的運動,能夠放鬆肌肉,幫助產程進展順利、且減緩孕婦水腫的症狀,並且運動時大腦會分泌一種讓精神愉悅的化學物質腦內啡,有助孕婦心情舒暢。
瑜伽、游泳、走路、爬樓梯、較緩慢的舞蹈是不錯的選擇,一天約20~30分鐘即可。但過度激烈的運動,像是潛水或籃球,並不適合孕婦。
美國婦產科學會建議,運動強度以心跳率不超過每分鐘140次、避免跳躍、震盪性的動作,懷孕四個月後,禁止做背部仰臥運動。
4.懷孕也要美美的
「千萬不要因為懷孕就忘了打扮」,傅娟懷孕期的穿衣哲學是,上半身以寬鬆為主,顏色挑粉色系或鮮豔的紫色、黃色等,再搭配絲巾等配飾,下半身穿彈性喇叭牛仔褲,休閒又有時尚感,再上點淡妝氣色會較好。
周慧婷懷孕期間幾乎不穿孕婦裝,而是以娃娃裝搭配長裙或有彈性的窄裙以表現時尚感、穿著有質感的洋裝增添氣質、並穿上平底馬靴顯得帥氣有型。
選對適合自己的方法很重要,但「實踐」及「堅持」更是成功的秘訣。想當辣媽嗎?你也可以做得到。
2010-02-05
3種創意搭配,讓客廳亮起來
打造耳目一新的居家環境,一定要花大錢?其實不然,只要花點心思,在客廳布置一個特別的小角落,居家氛圍立刻亮起來。
趁著過年大掃除,翻出你的壓箱寶,無論是異國風味的披巾、圖畫、雕塑、家族照片或紀念品,利用現有的素材,簡單的搭配原則,你也可以擁有一個創意十足的溫馨角落。
明亮自然風
◆背景選擇:陽台角落、透天靠落地窗的地方或玄關等通風處。
◆開運要件使用:綠色植物、金色與紅色。
◆必要元素:
1.盆栽(垂吊式和一般的盆栽,葉子與花的顏色不要太深暗)
2.主題物(造型奇特的木椅、樹椅或大陶甕等)
3.木框的小幅畫作(可選金色或紅色在內的作品)
◆布置重點:
1.陽台角落經常被忽略。其實可以選擇葉子顏色較淺、亮的植物,如彩葉草、長春藤等,才不會感覺角落太陰暗。
2.植栽選擇以橢圓型葉子、有伸展性的植物為宜,直立式的植物如竹子等可點綴,但最好靠牆。
3.一個大甕、雕塑品、特別的椅子等,可以擺在角落做裝飾。
4.植物擺設要有高低層次感。如淺色或鮮豔的植物擺前面,深色擺後面。高處的植物適合淺色,顏色深的植物靠地免,以免造成壓迫感。懸吊植物最好選擇淺色及藤蔓類。
5.懸吊植物的盆子,最好選擇淺色如白色或米色的盆子,可以讓綠色更鮮明。
6.畫作選擇以精緻小巧為主,因為植物較多,畫作不宜太花俏。
7.金色及紅色是開運布置重點,畫作的選擇,可以這兩色為主。
溫暖民俗風
◆背景選擇:任何一面白牆均可。
◆要件使用:紅色、燈光、自然材質(木雕、木桶、藤椅、盆栽、水果、花)。
◆必要元素:
1.單人淺色沙發或藤椅
2.立燈一盞
3.顏色鮮豔如紅色的小被單、毯子或披巾(最好有流蘇邊)
4.藝品(個人作品、雕塑裝飾品均可)
5.盆栽(垂吊式與一般盆栽)
6.一大束百合花或文心蘭
7.木桶(裡面可擺放水果)
8.民俗風的小地毯或桌巾
◆布置重點原則:
1.淺色椅子搭配顏色鮮豔的毛布料,隨手一舖,便烘托出溫暖感覺。
2.用三角形搭配法,營造層次感:像立燈與椅子、花之間呈三角形狀,立燈是最高的主點,前面的植物和椅子較低矮,整體視覺效果較好。
3.黃色文心蘭在一堆綠色盆栽中更顯亮眼,除此之外,也可以選擇粉紅色的百合花、粉色或紅色玫瑰花。
4.把家裡要吃的水果,如檸檬、柳橙、香蕉等,統統擱在木桶裡當裝飾,也很有居家風味。
5.牆上可擺放個人作品或雕塑品,上頭可加一盞小投射燈打下來,凸顯主題物。
6.亞洲風的小地毯,也可以讓單調白牆增添活力
7.往上投射的立燈,可以讓室內光線柔和,在黑色的燈管上,披掛一些綠色藤蔓植物,可以柔和燈管的冰冷。
粗曠田園風
◆背景選擇:一扇窗戶。
◆開運要件使用:陶器、木頭、圓形狀、照片、盆栽。
◆必要元素:
1.個人收集品:陶或木的咖啡杯、碗
2.靠窗的小茶几或桌子
3.淺色桌巾
4.照片
5.小盆栽
6.醃漬物的透明長型瓶罐,或是內擺綠豆、紅豆、糖或咖啡豆的罐子
7.格子狀的圍巾或餐巾
8.竹編的藤籃
◆布置重點:
1.擺放物品最好選擇同一類素材,譬如陶盆、陶碗、陶風鈴等,才可以營造出風格統一的感覺。]
2.窗戶旁除可掛線吊照片外,也可以懸掛一長串垂綴式的貝殼;或在窗戶上用壓克力顏料畫圖、貼一些窗戶專用的貼紙等,都可以讓空間變得更活潑。
3.顏色選擇最好以大地色為主,如黃色、綠色藍綠色、咖啡、米色。
4.擺放居家的醃漬物或香料罐,可以帶來居家感覺。
5.可以單選一樣對比色的抱枕或飾品,讓視覺焦點集中。大地色的對比色為紅、紫紅、桃紅、金色。
6.小桌子可以用櫃子、木箱或空心磚墊高加玻璃來替代。大陶盆、酒甕當支柱,上面加塊玻璃、小木板,就是一個別緻的小桌子。
7.淺色桌巾搭配格子狀的餐巾或圍巾,簡單勾勒出鄉村田園感覺。
8.也可加一小把乾燥的稻穗或薰衣草,點綴出歐式居家風格。
示範設計布置:歡樂草田園 設計企劃賴惠婷
趁著過年大掃除,翻出你的壓箱寶,無論是異國風味的披巾、圖畫、雕塑、家族照片或紀念品,利用現有的素材,簡單的搭配原則,你也可以擁有一個創意十足的溫馨角落。
明亮自然風
◆背景選擇:陽台角落、透天靠落地窗的地方或玄關等通風處。
◆開運要件使用:綠色植物、金色與紅色。
◆必要元素:
1.盆栽(垂吊式和一般的盆栽,葉子與花的顏色不要太深暗)
2.主題物(造型奇特的木椅、樹椅或大陶甕等)
3.木框的小幅畫作(可選金色或紅色在內的作品)
◆布置重點:
1.陽台角落經常被忽略。其實可以選擇葉子顏色較淺、亮的植物,如彩葉草、長春藤等,才不會感覺角落太陰暗。
2.植栽選擇以橢圓型葉子、有伸展性的植物為宜,直立式的植物如竹子等可點綴,但最好靠牆。
3.一個大甕、雕塑品、特別的椅子等,可以擺在角落做裝飾。
4.植物擺設要有高低層次感。如淺色或鮮豔的植物擺前面,深色擺後面。高處的植物適合淺色,顏色深的植物靠地免,以免造成壓迫感。懸吊植物最好選擇淺色及藤蔓類。
5.懸吊植物的盆子,最好選擇淺色如白色或米色的盆子,可以讓綠色更鮮明。
6.畫作選擇以精緻小巧為主,因為植物較多,畫作不宜太花俏。
7.金色及紅色是開運布置重點,畫作的選擇,可以這兩色為主。
溫暖民俗風
◆背景選擇:任何一面白牆均可。
◆要件使用:紅色、燈光、自然材質(木雕、木桶、藤椅、盆栽、水果、花)。
◆必要元素:
1.單人淺色沙發或藤椅
2.立燈一盞
3.顏色鮮豔如紅色的小被單、毯子或披巾(最好有流蘇邊)
4.藝品(個人作品、雕塑裝飾品均可)
5.盆栽(垂吊式與一般盆栽)
6.一大束百合花或文心蘭
7.木桶(裡面可擺放水果)
8.民俗風的小地毯或桌巾
◆布置重點原則:
1.淺色椅子搭配顏色鮮豔的毛布料,隨手一舖,便烘托出溫暖感覺。
2.用三角形搭配法,營造層次感:像立燈與椅子、花之間呈三角形狀,立燈是最高的主點,前面的植物和椅子較低矮,整體視覺效果較好。
3.黃色文心蘭在一堆綠色盆栽中更顯亮眼,除此之外,也可以選擇粉紅色的百合花、粉色或紅色玫瑰花。
4.把家裡要吃的水果,如檸檬、柳橙、香蕉等,統統擱在木桶裡當裝飾,也很有居家風味。
5.牆上可擺放個人作品或雕塑品,上頭可加一盞小投射燈打下來,凸顯主題物。
6.亞洲風的小地毯,也可以讓單調白牆增添活力
7.往上投射的立燈,可以讓室內光線柔和,在黑色的燈管上,披掛一些綠色藤蔓植物,可以柔和燈管的冰冷。
粗曠田園風
◆背景選擇:一扇窗戶。
◆開運要件使用:陶器、木頭、圓形狀、照片、盆栽。
◆必要元素:
1.個人收集品:陶或木的咖啡杯、碗
2.靠窗的小茶几或桌子
3.淺色桌巾
4.照片
5.小盆栽
6.醃漬物的透明長型瓶罐,或是內擺綠豆、紅豆、糖或咖啡豆的罐子
7.格子狀的圍巾或餐巾
8.竹編的藤籃
◆布置重點:
1.擺放物品最好選擇同一類素材,譬如陶盆、陶碗、陶風鈴等,才可以營造出風格統一的感覺。]
2.窗戶旁除可掛線吊照片外,也可以懸掛一長串垂綴式的貝殼;或在窗戶上用壓克力顏料畫圖、貼一些窗戶專用的貼紙等,都可以讓空間變得更活潑。
3.顏色選擇最好以大地色為主,如黃色、綠色藍綠色、咖啡、米色。
4.擺放居家的醃漬物或香料罐,可以帶來居家感覺。
5.可以單選一樣對比色的抱枕或飾品,讓視覺焦點集中。大地色的對比色為紅、紫紅、桃紅、金色。
6.小桌子可以用櫃子、木箱或空心磚墊高加玻璃來替代。大陶盆、酒甕當支柱,上面加塊玻璃、小木板,就是一個別緻的小桌子。
7.淺色桌巾搭配格子狀的餐巾或圍巾,簡單勾勒出鄉村田園感覺。
8.也可加一小把乾燥的稻穗或薰衣草,點綴出歐式居家風格。
示範設計布置:歡樂草田園 設計企劃賴惠婷
普洱茶的去油效果最顯著;預防癌症茶須每天喝
每種茶都是天然健康食品
台大食品科技所的最新研究初步證實,其實紅茶、包種茶、烏龍茶也能抗癌,「而且我們認為效果不見得會輸給綠茶!」孫璐西教授樂觀地表示。
日本人最早發現綠茶可以抗癌,是因為兒茶素(EGCG)成分具有抗氧化的效果。令孫璐西驚訝與興奮的是,雖然在包種茶、烏龍茶與紅茶發酵過程中,使得綠茶所含的某些兒茶素轉變成茶黃質或茶紅質,「但只要還是多元酚類,仍具有抗氧化的效果」。
每天喝最重要
雖然流行病學統計發現,喝茶得癌症機率較完全不喝茶者低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必須要養成長期喝茶的習慣,才有這樣的效果。
不過,必須釐清的是,「我們相信喝茶可以在未產生癌細胞之前,預防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並使癌症發生的時間延後,而不是喝茶可以治療癌症。」台大醫學院生化系教授林仁混強調,不應把茶當藥物看待。
他指出,由於癌細胞分裂、生長的速度較正常細胞快。根據動物實驗發現,茶多酚類中的兒茶素,會直接影響生長速度快的細胞作用,因此證明茶葉可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由於環境中有許多的致癌因子,因此要預防癌症,茶就必須每天都喝。林仁混表示,根據日本的動物實驗顯示,以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來看,一天必須要喝到10杯茶,濃度是150cc中有60微莫爾(一個分子量單位)的茶多酚。
在長壽皇帝中,唐朝武則天、清代康熙和乾隆,都是「一日不可無茶」的嗜茶者。乾隆皇帝到晚年仍身體輕健,思維敏捷,八十多歲還是耳聰目明,據說飲茶是他的長壽祕訣。
要預防癌症,必須每一種茶都喝,而且喝茶和喫茶互相輪流。由於茶葉中有些不溶解於熱水中的營養素,例如脂溶性維他命之胡蘿蔔素、維他命E、礦物質錳和食物纖維,光憑喝茶是無法攝取到的,所以偶爾以茶入菜,也是攝取茶中營養素的不錯方法。
目前市面上就出現了許多以綠粉茶入菜、綠粉茶加優酪乳、抹茶冰淇淋等各種喫法,但是綠粉茶和日本抹茶是不一樣的。
曾經實際到日本蒐集抹茶資料的前台灣省茶葉改良場場長阮逸明指出,綠粉茶和抹茶的加工原料和方法均不相同,價格也有天壤之別。
抹茶非常講究茶菁原料品質,每年只用春茶製作,且在茶芽生長期間需減少日照,以提高葉綠素含量和茶葉中的甘味,並降低兒茶素的含量與減少苦澀味。相較之下,綠粉茶就沒有這麼挑剔。
「事實上,每一種茶都含有兒茶素,只是量與質的程度上各有差異,因此對健康也就有不同的效果,」孫璐西解釋。
預防心血管疾病
飲茶能降血脂、使血液黏稠度下降,因而具有預防血栓的作用,多項動物實驗已經證明。
孫璐西分析,目前根據國外許多研究顯示,喝茶對健康有益,最特別的是因為茶葉中具有抗氧化、抗癌效果的多酚類化合物,可以減緩動脈硬化、降低患有心臟病和中風的機率。以研究最多的綠茶來說,80%以上都是兒茶素。
阮逸明也指出,兒茶素具有降低「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提高「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功效。在大白鼠的飼料中加入0.5~1%的兒茶素,可使其體內的總膽固醇、游離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酸甘油脂的含量明顯下降,同時使得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上升。此外,在糞便中膽固醇和脂質的排泄量亦有所增加。
此外,研究結果顯示,兒茶素可使家兔的血液凝固時間延長,並使血液中纖維蛋白原分解產物增加,顯示出茶葉具有抗血栓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綠茶具有降血脂的功效,是眾人皆知的觀念。不過,孫璐西的動物實驗卻意外發現,近年流行的普洱茶也含有降血脂的成份,可增加糞便中對膽固醇的排除,降低肝臟合成膽固醇的能力。但是,該成份名稱仍需進一步鑑定。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當酒足飯飽之餘,來上一壺熱茶,總會感到口齒留香,消除食物、酒精所引起的口乾舌燥,有生津止渴、清心降火的感覺。
預防糖尿病和高血壓
林仁混教授說,其實廣東人和香港人的「飲茶」,就是飲用溫和的普洱茶。根據多數人的經驗,剛吃完油膩的一餐,喝口茶會覺得十分爽口,「因為喝茶會造成身體、血液和細胞內的脂肪量下降,尤其是長期喝,效果更明顯。」
糖尿病和高血壓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而且只能以藥物控制,無法根治。日本的臨床試驗發現,苦於尋找解決之道的人,其實不必遠求仙丹妙藥,每天喝茶,就能降低血糖和血鈉。
最近日本科學家從茶葉中提取出一種水溶性雜鏈多醣類化合物,進行了一百名糖尿病患者的臨床實驗,結果顯示患者的血糖值、尿糖值等都明顯下降。
而且茶葉中所富含的鉀,可促進血鈉的排除,血鈉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壓的原因之一,鉀易溶於熱水中,因此飲茶具有預防高血壓的功效。
可去油、減肥
在日本,綠茶因為打著健康、減肥的訴求,因此格外受到女性瘦身族的喜愛,甚至國內也跟進這波綠茶的健康風潮。但是為什麼喝茶可以去油、減肥?
阮逸明表示,因為兒茶素會與食物中的蛋白質和脂肪結合,影響腸胃對必需胺基酸的吸收,和減少熱量的攝取。不過,若想靠喝茶減肥,還必須再加上運動,效果才會明顯,「根據國外實驗,運動前、中、後,都喝一杯茶,可以加速消耗脂肪。」
想減肥的人一定都很好奇,喝哪一種茶最有效?孫璐西說:「普洱茶的去油效果最顯著,」可能是因為普洱茶在後發酵過程中,黴菌會製造出一種化合物,可降低肝臟合成膽固醇。但是哪一種化學成分會影響膽固醇合成,在過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則必須進一步做實驗證明。
茶能除口中細菌
茶葉能預防蛀牙,是因為茶葉中含氟,尤其是老葉中含有很高的氟。此外,茶葉中的多酚化合物有強烈的殺菌作用,並且能抑制不溶性葡萄聚糖的合成,因此和氟構成綜合性的防齲效果。
在日本,很早就發現綠茶能除口臭,且效果比市售除臭產品還要好。對紅茶能否除口臭,一直有高度興趣的孫璐西教授,最近在茶葉本身酵素所進行的發酵過程中,發現兒茶素所轉變的茶黃質、茶紅質,也都具有除口臭、抑菌和抗氧化的效果,尤其除口臭的效果更勝過綠茶。
不過,要能有效的抑制口腔中細菌,必須讓茶在口腔中停留15分鐘。「或許可以白天喝紅茶除口臭,晚上睡前用綠茶漱口,讓茶香停留在口腔中,」孫璐西建議。此外,因為兒茶素必須靠水才能溶解出來,因此若要用喫茶葉除口臭,最好是使用已經泡開的茶葉,再放到嘴裡咬嚼。
茶葉中的兒茶素類,可以殺死或抑制危害人體的病菌,如金色葡萄球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腸炎沙門氏菌、傷寒沙門氏菌、肉毒桿菌等。另外,茶又可以改善腸道的細菌微生物相,促進有益細菌的生長,而對許多腸道有害細菌,具有殺菌和生長抑制作用。
(審稿專家:台大醫學院生化系教授 林仁混)
台大食品科技所的最新研究初步證實,其實紅茶、包種茶、烏龍茶也能抗癌,「而且我們認為效果不見得會輸給綠茶!」孫璐西教授樂觀地表示。
日本人最早發現綠茶可以抗癌,是因為兒茶素(EGCG)成分具有抗氧化的效果。令孫璐西驚訝與興奮的是,雖然在包種茶、烏龍茶與紅茶發酵過程中,使得綠茶所含的某些兒茶素轉變成茶黃質或茶紅質,「但只要還是多元酚類,仍具有抗氧化的效果」。
每天喝最重要
雖然流行病學統計發現,喝茶得癌症機率較完全不喝茶者低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必須要養成長期喝茶的習慣,才有這樣的效果。
不過,必須釐清的是,「我們相信喝茶可以在未產生癌細胞之前,預防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並使癌症發生的時間延後,而不是喝茶可以治療癌症。」台大醫學院生化系教授林仁混強調,不應把茶當藥物看待。
他指出,由於癌細胞分裂、生長的速度較正常細胞快。根據動物實驗發現,茶多酚類中的兒茶素,會直接影響生長速度快的細胞作用,因此證明茶葉可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由於環境中有許多的致癌因子,因此要預防癌症,茶就必須每天都喝。林仁混表示,根據日本的動物實驗顯示,以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來看,一天必須要喝到10杯茶,濃度是150cc中有60微莫爾(一個分子量單位)的茶多酚。
在長壽皇帝中,唐朝武則天、清代康熙和乾隆,都是「一日不可無茶」的嗜茶者。乾隆皇帝到晚年仍身體輕健,思維敏捷,八十多歲還是耳聰目明,據說飲茶是他的長壽祕訣。
要預防癌症,必須每一種茶都喝,而且喝茶和喫茶互相輪流。由於茶葉中有些不溶解於熱水中的營養素,例如脂溶性維他命之胡蘿蔔素、維他命E、礦物質錳和食物纖維,光憑喝茶是無法攝取到的,所以偶爾以茶入菜,也是攝取茶中營養素的不錯方法。
目前市面上就出現了許多以綠粉茶入菜、綠粉茶加優酪乳、抹茶冰淇淋等各種喫法,但是綠粉茶和日本抹茶是不一樣的。
曾經實際到日本蒐集抹茶資料的前台灣省茶葉改良場場長阮逸明指出,綠粉茶和抹茶的加工原料和方法均不相同,價格也有天壤之別。
抹茶非常講究茶菁原料品質,每年只用春茶製作,且在茶芽生長期間需減少日照,以提高葉綠素含量和茶葉中的甘味,並降低兒茶素的含量與減少苦澀味。相較之下,綠粉茶就沒有這麼挑剔。
「事實上,每一種茶都含有兒茶素,只是量與質的程度上各有差異,因此對健康也就有不同的效果,」孫璐西解釋。
預防心血管疾病
飲茶能降血脂、使血液黏稠度下降,因而具有預防血栓的作用,多項動物實驗已經證明。
孫璐西分析,目前根據國外許多研究顯示,喝茶對健康有益,最特別的是因為茶葉中具有抗氧化、抗癌效果的多酚類化合物,可以減緩動脈硬化、降低患有心臟病和中風的機率。以研究最多的綠茶來說,80%以上都是兒茶素。
阮逸明也指出,兒茶素具有降低「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提高「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功效。在大白鼠的飼料中加入0.5~1%的兒茶素,可使其體內的總膽固醇、游離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酸甘油脂的含量明顯下降,同時使得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上升。此外,在糞便中膽固醇和脂質的排泄量亦有所增加。
此外,研究結果顯示,兒茶素可使家兔的血液凝固時間延長,並使血液中纖維蛋白原分解產物增加,顯示出茶葉具有抗血栓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綠茶具有降血脂的功效,是眾人皆知的觀念。不過,孫璐西的動物實驗卻意外發現,近年流行的普洱茶也含有降血脂的成份,可增加糞便中對膽固醇的排除,降低肝臟合成膽固醇的能力。但是,該成份名稱仍需進一步鑑定。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當酒足飯飽之餘,來上一壺熱茶,總會感到口齒留香,消除食物、酒精所引起的口乾舌燥,有生津止渴、清心降火的感覺。
預防糖尿病和高血壓
林仁混教授說,其實廣東人和香港人的「飲茶」,就是飲用溫和的普洱茶。根據多數人的經驗,剛吃完油膩的一餐,喝口茶會覺得十分爽口,「因為喝茶會造成身體、血液和細胞內的脂肪量下降,尤其是長期喝,效果更明顯。」
糖尿病和高血壓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而且只能以藥物控制,無法根治。日本的臨床試驗發現,苦於尋找解決之道的人,其實不必遠求仙丹妙藥,每天喝茶,就能降低血糖和血鈉。
最近日本科學家從茶葉中提取出一種水溶性雜鏈多醣類化合物,進行了一百名糖尿病患者的臨床實驗,結果顯示患者的血糖值、尿糖值等都明顯下降。
而且茶葉中所富含的鉀,可促進血鈉的排除,血鈉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壓的原因之一,鉀易溶於熱水中,因此飲茶具有預防高血壓的功效。
可去油、減肥
在日本,綠茶因為打著健康、減肥的訴求,因此格外受到女性瘦身族的喜愛,甚至國內也跟進這波綠茶的健康風潮。但是為什麼喝茶可以去油、減肥?
阮逸明表示,因為兒茶素會與食物中的蛋白質和脂肪結合,影響腸胃對必需胺基酸的吸收,和減少熱量的攝取。不過,若想靠喝茶減肥,還必須再加上運動,效果才會明顯,「根據國外實驗,運動前、中、後,都喝一杯茶,可以加速消耗脂肪。」
想減肥的人一定都很好奇,喝哪一種茶最有效?孫璐西說:「普洱茶的去油效果最顯著,」可能是因為普洱茶在後發酵過程中,黴菌會製造出一種化合物,可降低肝臟合成膽固醇。但是哪一種化學成分會影響膽固醇合成,在過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則必須進一步做實驗證明。
茶能除口中細菌
茶葉能預防蛀牙,是因為茶葉中含氟,尤其是老葉中含有很高的氟。此外,茶葉中的多酚化合物有強烈的殺菌作用,並且能抑制不溶性葡萄聚糖的合成,因此和氟構成綜合性的防齲效果。
在日本,很早就發現綠茶能除口臭,且效果比市售除臭產品還要好。對紅茶能否除口臭,一直有高度興趣的孫璐西教授,最近在茶葉本身酵素所進行的發酵過程中,發現兒茶素所轉變的茶黃質、茶紅質,也都具有除口臭、抑菌和抗氧化的效果,尤其除口臭的效果更勝過綠茶。
不過,要能有效的抑制口腔中細菌,必須讓茶在口腔中停留15分鐘。「或許可以白天喝紅茶除口臭,晚上睡前用綠茶漱口,讓茶香停留在口腔中,」孫璐西建議。此外,因為兒茶素必須靠水才能溶解出來,因此若要用喫茶葉除口臭,最好是使用已經泡開的茶葉,再放到嘴裡咬嚼。
茶葉中的兒茶素類,可以殺死或抑制危害人體的病菌,如金色葡萄球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腸炎沙門氏菌、傷寒沙門氏菌、肉毒桿菌等。另外,茶又可以改善腸道的細菌微生物相,促進有益細菌的生長,而對許多腸道有害細菌,具有殺菌和生長抑制作用。
(審稿專家:台大醫學院生化系教授 林仁混)
冬季感冒吃什麼最有效?
氣溫遽降的感冒流行季節,各式各樣預防或緩解感冒的食療,紛紛應景出爐。從黑糖薑湯、梨子到白蘿蔔汁、人參等,這些民間流傳已久的感冒食療,有些確實可以紓緩感冒症狀,但錯誤使用也會讓感冒症狀加劇。感冒時怎麼吃?告訴你正確觀念。
※發炎期間(或染上流行感冒時)
適用食物:水果,如梨、西瓜、甘蔗、椰子汁(不加冰)等。蔥豉湯、四神湯。
一般出現咽喉腫痛、鼻涕或痰液黃稠、發熱高燒等炎症反應時,不宜使用補藥,如人參、當歸、黃耆及麻油等,以免火上加油,讓病情加重。
冬令進補的當歸鴨、麻油雞、薑母鴨或薑湯(老薑、乾薑湯)等,會加速血液循環,發炎反應期間不要輕易嘗試。
發炎期間可以補充一些水果或果汁來「熄火」,如中醫理論偏寒涼的水果如西瓜、橘子等。
新鮮梨子磨汁,可以生津止渴,緩解口乾舌燥;其他像西瓜、甘蔗、蓮藕汁、椰子汁等,都具有解熱作用。
此外,傳統中醫古籍記載的蔥豉湯,除可緩解頭痛鼻塞,對於發燒的人也有幫助,林口長庚醫院中藥藥局主任楊榮季提到。
取青蔥蔥白部份,加上淡豆豉(傳統市場可以買到,呈淡褐色)煮湯,蔥白具有發汗功效,發酵的豆鼓則可補充蛋白質。
蔥白中的蘋果酸、磷酸醣等,會刺激血液循環,促進發汗,效果甚至比薑更快,發燒時來碗蔥白粥,馬上逼出一身汗。
但要注意本身發燒流汗多的人,不適用蔥豉湯。
粥的發汗效果也不錯,清代名醫王士雄提到「米湯可代參湯用」,粥容易消化吸收且具護胃功能,可以幫助排汗,是很好的感冒食療。
也可以喝點四神湯補充元氣。將山藥、茯苓、蓮子、芡實、薏苡仁等量,添加少許豬肉煮成稀飯,「有點像打點滴作用一樣,」廖桂聲解釋,四神湯的成分,可以調解體內水分電解質,達到平衡狀態。
平時飲用四神湯,可以增強腸胃功能,也較不容易感冒。
※感冒初期
適用食物:薑湯
外出淋雨吹風受寒,覺得發冷、頭痛、咳嗽、鼻水直流(鼻水痰液清而稀),一碗老祖母的黑糖薑湯,是最快也最有效的預防感冒方法。
薑中的薑辣素、薑油酮可以發汗,趕走體內蓄積的熱氣,尤其是水分較少的老薑辛辣,促進血液循環效果更好,添加黑糖則可補充熱量。
藥師王惠愚記得,自己懷孕感冒不能吃藥,母親教她喝黑糖薑湯,她隨身帶一壺上班,喝了兩三天,剛開始的感冒症狀就此打住,恢復健康。
甘蔗薑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登山賞雪前不妨準備一些薑糖,保暖又可預防感冒。
但薑會促進血液循環,若有發炎、出血情形,不建議飲用。
也有人說,感冒期間要多吃水果,但醫生認為,視個人情況而定。有些人吃水果反而咳嗽、鼻水不止,感冒更形嚴重,這時就應該先暫時停止,楊榮季建議。
多吃水果可以補充維生素C,但是維生素C是否可以治療或預防感冒,目前仍有爭議,台安醫院家醫科醫師劉建輝認為,均衡飲食比補充維生素C更重要。
且果汁或水果多半冰冷,可能會造成支氣管收縮,使咳嗽加劇,並不適合感冒期間(發燒時例外)食用。
尤其水分多的水果如西瓜、橘子等較寒涼,如果有咳嗽、流鼻水、拉肚子、手腳冰冷情形,不適合吃太多,容易讓病情惡化。這時可以選擇一般平性水果如連霧、芭樂、水蜜桃。
※發炎期間(或染上流行感冒時)
適用食物:水果,如梨、西瓜、甘蔗、椰子汁(不加冰)等。蔥豉湯、四神湯。
一般出現咽喉腫痛、鼻涕或痰液黃稠、發熱高燒等炎症反應時,不宜使用補藥,如人參、當歸、黃耆及麻油等,以免火上加油,讓病情加重。
冬令進補的當歸鴨、麻油雞、薑母鴨或薑湯(老薑、乾薑湯)等,會加速血液循環,發炎反應期間不要輕易嘗試。
發炎期間可以補充一些水果或果汁來「熄火」,如中醫理論偏寒涼的水果如西瓜、橘子等。
新鮮梨子磨汁,可以生津止渴,緩解口乾舌燥;其他像西瓜、甘蔗、蓮藕汁、椰子汁等,都具有解熱作用。
此外,傳統中醫古籍記載的蔥豉湯,除可緩解頭痛鼻塞,對於發燒的人也有幫助,林口長庚醫院中藥藥局主任楊榮季提到。
取青蔥蔥白部份,加上淡豆豉(傳統市場可以買到,呈淡褐色)煮湯,蔥白具有發汗功效,發酵的豆鼓則可補充蛋白質。
蔥白中的蘋果酸、磷酸醣等,會刺激血液循環,促進發汗,效果甚至比薑更快,發燒時來碗蔥白粥,馬上逼出一身汗。
但要注意本身發燒流汗多的人,不適用蔥豉湯。
粥的發汗效果也不錯,清代名醫王士雄提到「米湯可代參湯用」,粥容易消化吸收且具護胃功能,可以幫助排汗,是很好的感冒食療。
也可以喝點四神湯補充元氣。將山藥、茯苓、蓮子、芡實、薏苡仁等量,添加少許豬肉煮成稀飯,「有點像打點滴作用一樣,」廖桂聲解釋,四神湯的成分,可以調解體內水分電解質,達到平衡狀態。
平時飲用四神湯,可以增強腸胃功能,也較不容易感冒。
※感冒初期
適用食物:薑湯
外出淋雨吹風受寒,覺得發冷、頭痛、咳嗽、鼻水直流(鼻水痰液清而稀),一碗老祖母的黑糖薑湯,是最快也最有效的預防感冒方法。
薑中的薑辣素、薑油酮可以發汗,趕走體內蓄積的熱氣,尤其是水分較少的老薑辛辣,促進血液循環效果更好,添加黑糖則可補充熱量。
藥師王惠愚記得,自己懷孕感冒不能吃藥,母親教她喝黑糖薑湯,她隨身帶一壺上班,喝了兩三天,剛開始的感冒症狀就此打住,恢復健康。
甘蔗薑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登山賞雪前不妨準備一些薑糖,保暖又可預防感冒。
但薑會促進血液循環,若有發炎、出血情形,不建議飲用。
也有人說,感冒期間要多吃水果,但醫生認為,視個人情況而定。有些人吃水果反而咳嗽、鼻水不止,感冒更形嚴重,這時就應該先暫時停止,楊榮季建議。
多吃水果可以補充維生素C,但是維生素C是否可以治療或預防感冒,目前仍有爭議,台安醫院家醫科醫師劉建輝認為,均衡飲食比補充維生素C更重要。
且果汁或水果多半冰冷,可能會造成支氣管收縮,使咳嗽加劇,並不適合感冒期間(發燒時例外)食用。
尤其水分多的水果如西瓜、橘子等較寒涼,如果有咳嗽、流鼻水、拉肚子、手腳冰冷情形,不適合吃太多,容易讓病情惡化。這時可以選擇一般平性水果如連霧、芭樂、水蜜桃。
訂閱:
文章 (Atom)